“與之沉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與之沉浮”全詩
戢翼而游。
俯唼綠藻。
托身洪流。
朝翔素瀨。
夕棲靈洲。
搖蕩清波。
與之沉浮。
分類:
作者簡介(嵇康)

嵇康(224-263,一說223-262),字叔夜,漢族,三國時期魏國譙郡铚縣(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曾娶曹操曾孫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因得罪鐘會,為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
《四言詩十一首 其二》嵇康 翻譯、賞析和詩意
《四言詩十一首 其二》是嵇康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一對鴛鴦在水中游動的情景。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婉彼鴛鴦。
戢翼而游。
俯唼綠藻。
托身洪流。
朝翔素瀨。
夕棲靈洲。
搖蕩清波。
與之沉浮。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一對鴛鴦在水中游動的美麗景象。它們輕輕地擺動翅膀,游動在水中。它們低頭覓食,身姿優雅地漂浮在綠色的水草之間。它們在早晨翱翔在潔白的水波上,傍晚則棲息在神秘的靈洲。它們隨著起伏的波浪搖擺,與水波一起沉浮。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鴛鴦在水中游動的情景,通過對鴛鴦的描寫來表達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的謳歌。
首句“婉彼鴛鴦”(婉轉的鴛鴦)直接點明了詩詞的主題。接著,“戢翼而游”(擺動翅膀而游動)形象地描繪了鴛鴦輕盈的姿態。隨后,“俯唼綠藻”(低頭覓食于綠色的水草)表現了鴛鴦在水中自由自在地覓食。然后,“托身洪流”(漂浮在洶涌的水流中)展示了鴛鴦在水中的游動狀態。接下來的幾句以“朝翔”(早晨翱翔)和“夕棲”(傍晚棲息)構成了對鴛鴦在不同時間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動態的美感。最后,“搖蕩清波,與之沉浮”更是把鴛鴦與水波的連動性和和諧性表達得淋漓盡致。
整首詩詞運用了簡練的表達和生動的意象,通過對鴛鴦游動的描寫,將美的形象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融入其中。它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自由追求的向往,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受,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妙與自由的追求。
“與之沉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yán shī shí yī shǒu qí èr
四言詩十一首 其二
wǎn bǐ yuān yāng.
婉彼鴛鴦。
jí yì ér yóu.
戢翼而游。
fǔ shà lǜ zǎo.
俯唼綠藻。
tuō shēn hóng liú.
托身洪流。
cháo xiáng sù lài.
朝翔素瀨。
xī qī líng zhōu.
夕棲靈洲。
yáo dàng qīng bō.
搖蕩清波。
yǔ zhī chén fú.
與之沉浮。
“與之沉浮”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