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面壁成空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九年面壁成空相”全詩
我本負人今巳矣,任他人作樂中箏。
分類:
作者簡介(蘇曼殊)

蘇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橫濱,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將其著作編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本事詩》蘇曼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本事詩》是蘇曼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九年面壁成空相,
持錫歸來悔晤卿。
我本負人今已矣,
任他人作樂中箏。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過去行為的反思和悔悟之情。詩中描述了作者九年來在一種與世隔絕的境況中度過,意味著他在某種修行或禪定的過程中,與世界和他人的聯系被切斷了。然而,當他持著一根僧侶所用的持缽歸來時,他悔悟了自己對曾經的親近者的背離。他承認自己對別人負有責任,但現在已經太晚,他只能任由別人去彈奏那把箏,享受快樂。
賞析:
這首詩詞反映了人生的轉變和對過去行為的反思。作者通過九年的禪修經歷,與世界隔絕,似乎追求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然而,當他回到現實生活中時,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失去了與他人的聯系,并對此感到后悔。詩中的"面壁成空相"表達了作者在禪修過程中的孤獨與空虛,"持錫歸來悔晤卿"則表達了他對親近者的懊悔和遺憾。最后兩句"我本負人今已矣,任他人作樂中箏"表達了作者認識到自己已經無法改變過去的事實,只能任由他人去享受生活中的快樂。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行為的反思和悔悟之情。它提醒我們要珍惜與他人的關系,并在行動中對別人負責任。同時,詩中展示了對過去無法改變的事實的接受與釋然,表達了一種對人生轉變和悔悟的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詞給人以思考和啟示,引發對人生意義和責任的思考。
“九年面壁成空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ěn shì shī
本事詩
jiǔ nián miàn bì chéng kōng xiāng, chí xī guī lái huǐ wù qīng.
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錫歸來悔晤卿。
wǒ běn fù rén jīn sì yǐ, rèn tā rén zuò yuè zhōng zhēng.
我本負人今巳矣,任他人作樂中箏。
“九年面壁成空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