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堪重聽八云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哪堪重聽八云箏”全詩
我亦艱難多病日,哪堪重聽八云箏。
分類:
作者簡介(蘇曼殊)

蘇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橫濱,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將其著作編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本事詩》蘇曼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本事詩》是一首近代詩詞,作者是蘇曼殊。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無量的春愁,無量的恨,一時間都在我指間鳴響。
我也經歷了艱難和多病的日子,如何能忍受再聽那重復的琴聲呢?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憂愁和痛苦。詩人把自己的情感比作春天的憂愁和恨意,形容為無量,無法計量。這些情感和憂愁如同一種音樂,在詩人的指間回響。詩人表示自己也經歷了許多困難和疾病,心靈已經承受了很多的痛苦,無法再忍受聽那重復的琴聲,因為它會喚起更多的傷感和痛苦。
賞析:
《本事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苦痛和壓抑。詩人運用了無量春愁和無量恨這樣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情感的強烈和無法計量的程度。將這種情感比作指間的鳴響,更加形象地表達了它們對詩人心靈的影響。詩人在最后兩句中表達了自己的困境和病痛,通過對“八云箏”的提及,展示了他對琴聲的厭倦和無法再忍受的心情。
整首詩以簡短的篇幅傳遞了強烈的情感,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通過對春愁、恨意和琴聲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苦悶與外在的事物相聯結,以此來表達內心深處無法言說的痛苦。這首詩詞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深沉的情感共鳴,引發對人生苦痛和內心掙扎的思考。
“哪堪重聽八云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ěn shì shī
本事詩
wú liàng chūn chóu wú liàng hèn, yī shí dōu xiàng zhǐ jiān míng.
無量春愁無量恨,一時都向指間鳴。
wǒ yì jiān nán duō bìng rì, nǎ kān zhòng tīng bā yún zhēng.
我亦艱難多病日,哪堪重聽八云箏。
“哪堪重聽八云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