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將銀管學南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將銀管學南唐”全詩
畢竟美人知愛國,自將銀管學南唐。
分類:
作者簡介(蘇曼殊)

蘇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橫濱,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將其著作編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海上 一》蘇曼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海上一》
綠窗新柳玉臺旁,
臂上猶聞菽乳香。
畢竟美人知愛國,
自將銀管學南唐。
中文譯文:
綠窗下新長出的柳樹在玉臺旁邊,
我的臂上依然聞得到豆乳的香味。
美麗的女子終究懂得愛國,
她自己就像南唐時期的樂曲演奏家一樣學習吹奏銀管樂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在海上的情景。綠窗下的新柳樹和玉臺形成了一幅清新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詩中提到作者的臂上還能聞到豆乳的香味,這可能是在強調女子的美麗和纖細。
然而,這首詩的重點并不在于描繪景色,而是通過美人的形象來表達她對國家的熱愛。最后兩句表達了美人的愛國之情和對南唐文化的學習。南唐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短暫而輝煌的朝代,以其文化繁榮而聞名。美人自愿學習南唐時期的銀管樂器,可以理解為她希望通過學習古代文化來弘揚和傳承國家的文明。
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美麗的女子深深的敬佩和贊美,同時也寄托了對愛國精神的謳歌。詩中展現了美人既有嬌美之姿,又有對國家的深厚情感,將個人的美與愛國情懷相結合。通過南唐文化的學習,她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國家和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美人形象的塑造,展示了愛國主題的內涵。它尊重傳統文化,表達了對美和愛國精神的贊美,具有深遠的意義。
“自將銀管學南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i shàng yī
海上 一
lǜ chuāng xīn liǔ yù tái páng, bì shàng yóu wén shū rǔ xiāng.
綠窗新柳玉臺旁,臂上猶聞菽乳香。
bì jìng měi rén zhī ài guó, zì jiāng yín guǎn xué nán táng.
畢竟美人知愛國,自將銀管學南唐。
“自將銀管學南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