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易蔓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惡易蔓草”全詩
生涯浩浩。
善難拔茅。
惡易蔓草。
逆思藥石。
愻求非道。
珠豈朝珍。
璧寧國寶。
想賢若焚。
憂人如搗。
分類:
作者簡介(蕭衍)

梁高祖武皇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于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臺城,享年八十六歲,葬于修陵,謚為武帝,廟號高祖。
《贈逸民詩 一》蕭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逸民詩 一》是南北朝時期蕭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任重悠悠。生涯浩浩。
善難拔茅。惡易蔓草。
逆思藥石。愻求非道。
珠豈朝珍。璧寧國寶。
想賢若焚。憂人如搗。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逸民的致贈和思考。逸民是指遠離塵囂、不事世務的人。詩中表達了一種對逸民生活的羨慕和向往。詩人通過對自己和社會現象的反思,以及對珍貴之物的質疑,表達了對真正的智慧和人格的追求。
賞析:
首句“任重悠悠。生涯浩浩。”表達了人生道路的漫長和責任的繁重。詩人意識到人生的旅程充滿了挑戰和困難。
“善難拔茅。惡易蔓草。”這句詩通過喻體,表達了善良之心往往難以堅持,而邪惡之道則容易蔓延。這句詩意味深長,反映了詩人對道德價值觀的思考。
“逆思藥石。愻求非道。”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于逆向思考和追求真理的態度。詩人認為藥石不應該只追求外在的珍貴,而是應當追求醫療的效果和道德的正確。
“珠豈朝珍。璧寧國寶。”這句詩表明詩人對于財富和權勢的質疑。詩人認為珍珠并不一定是值得追求的珍寶,玉璧也不一定是國家的寶藏。他反思了社會上對財富和權力的過度崇拜。
“想賢若焚。憂人如搗。”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于賢人的渴望和對人們痛苦的關切。詩人希望能有更多像焚燒一樣熱情地思考賢人的智慧,同時也對社會上的困苦和憂慮深感憂慮。
這首詩詞通過對逸民生活的贊美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于真正智慧和道德價值的追求。它呈現了南北朝時期的社會思潮和詩人的獨特見解。
“惡易蔓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ì mín shī yī
贈逸民詩 一
rèn zhòng yōu yōu.
任重悠悠。
shēng yá hào hào.
生涯浩浩。
shàn nán bá máo.
善難拔茅。
è yì màn cǎo.
惡易蔓草。
nì sī yào shí.
逆思藥石。
xùn qiú fēi dào.
愻求非道。
zhū qǐ cháo zhēn.
珠豈朝珍。
bì níng guó bǎo.
璧寧國寶。
xiǎng xián ruò fén.
想賢若焚。
yōu rén rú dǎo.
憂人如搗。
“惡易蔓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