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幰見甍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傍幰見甍開”全詩
春日起塵埃。
濯龍望如霧。
河橋渡似雷。
聞珂知馬蹀。
傍幰見甍開。
相看不得語。
密意眼中來。
分類:
作者簡介(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陳間的詩人,文學家。早年即以詩文聞名。八歲能文,十二歲通《莊子》、《老子》。長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蕭衍時期,任東宮學士,常出入禁闥,為當時宮體詩人,與庾信齊名,并稱“徐庾”,與宋朝郭茂倩并稱“樂府雙壁。”入陳后歷任尚書左仆射,中書監等職,繼續宮體詩創作,詩文皆以輕靡綺艷見稱。至德元年去世,時年七十七,贈鎮右將軍、特進,其侍中、左光祿、鼓吹、侯如故,謚曰章。 有四子:徐儉,徐份,徐儀,徐僔。
《洛陽道 二》徐陵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洛陽道 二》
朝代:南北朝
作者:徐陵
洛陽馳道上,
春日起塵埃。
濯龍望如霧,
河橋渡似雷。
聞珂知馬蹀,
傍幰見甍開。
相看不得語,
密意眼中來。
中文譯文:
在洛陽的馳道上,
春日升起塵埃。
洗龍望著遠處,如同霧一般。
河上的橋渡如同雷聲。
聞到珂聲就知道馬蹄聲,
靠近庭院看見屋檐開放。
彼此相對,無法言語,
眼中流露出密切的情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南北朝時期徐陵創作的作品,描繪了洛陽道上的一幅春日景象。詩人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感受以及內心的情感。
詩的開頭描述了洛陽道上的景象,春日的塵埃在空中升起,給人一種熱鬧的氛圍。接著,詩人用"濯龍望如霧"和"河橋渡似雷"來形容遠處的景色。"濯龍"指的是遙望遠方,"如霧"表示遠處的景色朦朧而美麗;"河橋渡"則形容河上的橋渡,聲音如同雷鳴一般,突顯了景色的磅礴和震撼。
接下來的兩句"聞珂知馬蹀,傍幰見甍開"從聽覺和視覺上描繪了更加具體的場景。詩人通過聞到珂聲而知道有馬蹄聲的存在,顯示了對細微聲音的敏感。"傍幰見甍開"描述了靠近庭院,看見屋檐開放的景象,展示了細節之美。
最后兩句"相看不得語,密意眼中來"表達了詩人與他人的相對,彼此之間無法言語。但詩人通過眼神傳遞出密切的情意,顯示了一種深情和默契。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洛陽道上春日景色的壯麗和熱鬧,同時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與默契。通過描繪細節和意象的運用,使詩人的感受和情感得以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傍幰見甍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uò yáng dào èr
洛陽道 二
luò yáng chí dào shàng.
洛陽馳道上。
chūn rì qǐ chén āi.
春日起塵埃。
zhuó lóng wàng rú wù.
濯龍望如霧。
hé qiáo dù shì léi.
河橋渡似雷。
wén kē zhī mǎ dié.
聞珂知馬蹀。
bàng xiǎn jiàn méng kāi.
傍幰見甍開。
xiāng kàn bù dé yǔ.
相看不得語。
mì yì yǎn zhōng lái.
密意眼中來。
“傍幰見甍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