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衣上繡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披衣上繡鞍”全詩
東華天未曉,明月滿闌干。
分類:
作者簡介(解縉)

解縉(1369年-1415年),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務。解縉以才高好直言為人所忌,屢遭貶黜,終以“無人臣禮”下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凍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贈朝議大夫,謚文毅。
《早朝》解縉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朝》是明代作家解縉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驄馬五更寒,
披衣上繡鞍。
東華天未曉,
明月滿闌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早晨的場景,詩人描述了早晨騎著驄馬出行的情景。在寒冷的五更時刻,詩人穿上衣服,跨上繡著花紋的馬鞍。天色還未完全明亮,但明月已經掛滿了天空的闌干。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寒冷的早晨場景,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展示了詩人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敏感。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點:
首先,詩中的驄馬和繡鞍是詩人出行的象征,也是整首詩的核心形象。驄馬是一種紅色的駿馬,代表著高貴和勇猛,而繡鞍則顯示出主人的富有和地位。這些形象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麗堂皇的場景,同時也凸顯了詩人的身份。
其次,詩中的時間和天象描繪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五更寒指的是天還未亮的清晨時刻,寒冷的氣氛增強了整首詩的冷峻感。東華天未曉表示天色尚未變亮,展示了一種寧靜而神秘的氛圍。而明月滿闌干則是整首詩的亮點,明月高掛、圓滿的形象給人一種寧靜和安詳的感覺。
最后,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清晨的感受以及對自然的贊美。通過對寒冷早晨的描寫,詩人展示了自己的勇毅和不畏寒冷的品質。明月滿闌干的描繪則突出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清晨的場景,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展示了詩人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敏感。它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對自然美的贊美,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對清晨寧靜美好的印象。
“披衣上繡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cháo
早朝
cōng mǎ wǔ gēng hán, pī yī shàng xiù ān.
驄馬五更寒,披衣上繡鞍。
dōng huá tiān wèi xiǎo, míng yuè mǎn lán gān.
東華天未曉,明月滿闌干。
“披衣上繡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