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佛求仙事總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煉佛求仙事總虛”全詩
花前屢泛擯愁酒,架上聊存引睡書。
蘄細竹紋如浪滑,吳綃寒緯似云舒。
幽窗一枕騰騰去,煉佛求仙事總虛。
分類:
作者簡介(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漢族,荊州公安(今屬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
《和江進之雜詠四首》袁宏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江進之雜詠四首》是明代袁宏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六尺莎階九尺廬,玄毫白楮任生疏。
花前屢泛擯愁酒,架上聊存引睡書。
蘄細竹紋如浪滑,吳綃寒緯似云舒。
幽窗一枕騰騰去,煉佛求仙事總虛。
譯文:
六尺高的莎草臺階和九尺高的茅屋,黑色的毛筆和白色的宣紙隨意搭配。
在花前不斷地倒滿酒,放在書架上的書引導我入睡。
竹紋細膩如波浪一般順滑,吳絹的紋理冷冽如云舒。
在幽靜的窗前一覺醒來,修煉佛法和追求仙境的事情都是虛幻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安靜而寂寥的場景。詩人描述了自己身處的六尺高的莎草臺階和九尺高的茅屋,以及他隨意使用的黑色毛筆和白色宣紙。這種簡樸的生活環境與當時的社會富麗堂皇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的獨特性格和追求。
詩中提到花前不斷倒滿愁酒,書架上存放著引導入睡的書。這反映了詩人在寂寥的環境中尋求安慰和慰藉的心態。他通過飲酒和閱讀來逃避現實的煩惱和壓力,尋找心靈的平靜和寧靜。然而,詩人意識到這些方法只是暫時的安慰,是虛幻的,無法真正解決內心的困擾。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對細膩的竹紋和冷冽的吳絹紋理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冷漠。他的心境如同竹紋般柔滑卻又如波浪一般起伏,吳絹的紋理冷冽如云舒,表達了他內心的冷淡和追求的虛無。
整首詩透露出一種對世俗生活的冷漠和追求超脫的情感。詩人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和虛幻,他對功名利祿和追求世俗歡愉的消極態度,表達了追求心靈自由和超越塵世的思考。這首詩既是對現實的冷峻揭示,也是對內心追求的反思,具有一種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哲學意味。
“煉佛求仙事總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jiāng jìn zhī zá yǒng sì shǒu
和江進之雜詠四首
liù chǐ shā jiē jiǔ chǐ lú, xuán háo bái chǔ rèn shēng shū.
六尺莎階九尺廬,玄毫白楮任生疏。
huā qián lǚ fàn bìn chóu jiǔ, jià shàng liáo cún yǐn shuì shū.
花前屢泛擯愁酒,架上聊存引睡書。
qí xì zhú wén rú làng huá, wú xiāo hán wěi shì yún shū.
蘄細竹紋如浪滑,吳綃寒緯似云舒。
yōu chuāng yī zhěn téng téng qù, liàn fú qiú xiān shì zǒng xū.
幽窗一枕騰騰去,煉佛求仙事總虛。
“煉佛求仙事總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