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糝和羹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愿糝和羹梅”全詩
潤從河漢下,花逼艷陽開。
不睹豐年瑞,焉知燮理才。
撒鹽如可擬,愿糝和羹梅。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和張丞相春朝對雪》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和張丞相春朝對雪
晨朝迎接春天的氣息,感受到皇恩賜予的雪花。雪水滋潤著從天上流下,鮮花在陽光下綻放。尚未看到豐收的祥瑞,又何知天地的奇妙安排。比起撒鹽,更希望糝粉加梅子一起享用。
詩意: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孟浩然與張九齡在春季晨朝時一同對著下雪的情景。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對雪花的愉悅,同時也映射了人們對天地間自然奇妙的運轉和生命的美好期待。
賞析:這首詩通過對春朝下雪的景象的描繪,展示了唐代文人的愉悅和對自然的贊美。詩人孟浩然通過雪花的潤澤滋養和綻放的鮮花來表現春天的美好。同時,他也借助了這個場景來暗示人們應該懷有謙虛敬意,不僅要欣賞自然的美麗,更要懂得天地間的運行之道。最后,詩人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比起食鹽的平淡和單調,他更希望能夠將糝粉和梅子結合,享受美食的美好滋味。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簡練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同時也隱含了對人們心態和生活方式的一種引導。
“愿糝和羹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āng chéng xiàng chūn cháo duì xuě
和張丞相春朝對雪
yíng qì dāng chūn zhì, chéng ēn xǐ xuě lái.
迎氣當春至,承恩喜雪來。
rùn cóng hé hàn xià, huā bī yàn yáng kāi.
潤從河漢下,花逼艷陽開。
bù dǔ fēng nián ruì, yān zhī xiè lǐ cái.
不睹豐年瑞,焉知燮理才。
sā yán rú kě nǐ, yuàn sǎn hé gēng méi.
撒鹽如可擬,愿糝和羹梅。
“愿糝和羹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