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飛閣倚晴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年飛閣倚晴云”全詩
南游不用看圖畫,曾向坡仙句裹聞。
分類:
作者簡介(方信孺)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興化軍(四庫總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寧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歲。有雋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楊萬里頗贊善之。以蔭補番禺尉,治盜有異績。開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敵。歷淮東轉運判官,知真州。后奉祠歸,屏居巖穴,放浪詩酒以終。其父為葉颙宰相的女婿,其為葉颙宰相的孫女婿。
《鑒空閣》方信孺 翻譯、賞析和詩意
《鑒空閣》是宋代方信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右帶靈洲左石門,
何年飛閣倚晴云。
南游不用看圖畫,
曾向坡仙句裹聞。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一幅山水畫景為主題,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對自然的贊美。詩人描述了一個名為"鑒空閣"的地方,右邊有靈洲,左邊有石門。詩人倚著晴朗的云彩,凝望著這座閣樓,思考著它的歷史和神秘之處。詩人表示,南方的山水如此美麗,以至于不需要依賴圖畫來欣賞,只需聽聞過來自坡仙的詩句即可。
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描繪閣樓、靈洲和石門等自然景觀,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歷史的思考。"鑒空閣"象征著高處遠眺的地方,與晴云相依,給人一種開闊、悠遠的感覺。詩人通過"何年飛閣"的疑問,表達了對閣樓歷史悠久的猜想和對它神秘性質的思索。詩人認為南方的山水如此美麗,以至于不需要通過圖畫來欣賞,只需借助聽聞過來自坡仙的詩句,就能領略到其美妙之處。這種表達方式強調了詩人對文學藝術的推崇,以及他對自然景觀和詩歌的相互關系的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歷史的思考。同時,詩中展現了詩人對文學藝術和詩歌的熱愛,以及他對自然景觀和文學的相互關系的思考。這些元素使得《鑒空閣》成為一首充滿詩意的宋代詩詞。
“何年飛閣倚晴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kōng gé
鑒空閣
yòu dài líng zhōu zuǒ shí mén, hé nián fēi gé yǐ qíng yún.
右帶靈洲左石門,何年飛閣倚晴云。
nán yóu bù yòng kàn tú huà, céng xiàng pō xiān jù guǒ wén.
南游不用看圖畫,曾向坡仙句裹聞。
“何年飛閣倚晴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