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取未傷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多取未傷廉”全詩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趨炎。
竹色水千頃,松聲風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傷廉。
分類:
《山亭避暑》真山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亭避暑》
怕礙清風入,丁寧莫下簾。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趨炎。
竹色水千頃,松聲風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傷廉。
中文譯文:
害怕擋住清風入室,請不要拉下窗簾。
盡管地方都適宜避暑,人們卻自愿趨向炎熱。
竹林碧綠如水延綿千頃,松樹的聲音隨風飄蕩在四周屋檐。
這里有著幽靜而美好的景致,多數人會欣然接受而不損傷自己的廉恥之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山亭避暑》描繪了一個夏日避暑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逃避炎熱的人們和他們選擇的環境的思考。
首先,詩人表示害怕擋住清風入室,表達了他對自然清涼的渴望。他希望清風能夠自由地進入房間,給人帶來涼爽和舒適。這種渴望也可以理解為對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接著,詩人提到地方都適宜避暑,但人們卻自愿趨向炎熱。這里表達了一種對人們追求短暫享樂和逃避現實的批判。盡管有合適的地方可以避暑,但人們卻主動選擇追逐炎熱,可能是為了追求刺激或其他暫時的滿足。
在描述自然環境時,詩人以竹林和松樹為例。竹林的綠色如同水一般延綿無盡,而松樹的聲音隨風傳來,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這些景象給人一種舒適和幽靜的感覺,與人們追求炎熱的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詩人表示這樣的環境中存在著幽靜而美好的特質,但多數人會選擇放棄自己的廉恥之心,接受追求炎熱的行為。這里的廉恥之心可能指的是對于追逐短暫享樂的道德底線和自我約束。詩人對此持有批評的態度,認為人們應該更加珍惜和追求那些具有幽致的環境,而不是追隨一時的追求。
總的來說,《山亭避暑》通過對避暑場景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于自然清涼和淡泊寧靜的向往,以及對人們追求炎熱和放棄廉恥之心的批判。這首詩詞呈現了一種對于自然之美和人性之辯的思考與抒發。
“多取未傷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tíng bì shǔ
山亭避暑
pà ài qīng fēng rù, dīng níng mò xià lián.
怕礙清風入,丁寧莫下簾。
dì jiē yí bì shǔ, rén zì yào qū yán.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趨炎。
zhú sè shuǐ qiān qǐng, sōng shēng fēng sì yán.
竹色水千頃,松聲風四檐。
cǐ zhōng yǒu yōu zhì, duō qǔ wèi shāng lián.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傷廉。
“多取未傷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四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