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桃源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誤入桃源里”全詩
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尋。
舞鶴過閑砌,飛猿嘯密林。
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游精思,題觀主山房》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游精思,題觀主山房”
《游精思,題觀主山房》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詩。內容描述主人公迷失于桃源之地,在這個地方初次感受到竹林的幽深美。直到這時才意識到這是仙子居住的地方,而世人卻未曾找到過。詩中還描繪了舞鶴飛過靜謐的庭院和猿猴在茂密的林間發出的嘯聲。最后,主人公逐漸領悟到了玄妙的道理,并深深體會到了坐忘的境界。
中文譯文:
游精思,題觀主山房。
誤入桃源里,初憐竹徑深。
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尋。
舞鶴過閑砌,飛猿嘯密林。
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主人公在桃源之地的游玩體驗。一開始,他被竹徑的幽深之美所迷住,漸漸意識到這里是仙子居住的地方,卻又未曾被世人發現。詩中描繪了舞鶴和飛猿的場景,以及主人公最后在這個環境中領悟到的玄妙道理和坐忘的境界。
整首詩以主人公初次進入桃源之地的經歷為線索,通過描繪美麗的自然景觀和神秘的仙境,表達了對幽靜深邃之地的喜愛。詩中的仙子宅、舞鶴和飛猿等形象,襯托出桃源之地的神秘和超自然的氛圍。
作者最后一句“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表達了主人公在這個環境中逐漸領悟到的玄妙道理和對坐忘境界的深刻體會。這句話提醒人們要舍棄世俗的紛擾,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脫,獲得更高的境界和生活的感悟。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形象,描繪出了一個詩意悠遠的桃源世界,展示了對幽靜美景的向往和對超越塵世的向往之情。語言簡練而富有意境,給人一種超然的感覺,引人深思。
“誤入桃源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jīng sī, tí guān zhǔ shān fáng
游精思,題觀主山房
wù rù táo yuán lǐ, chū lián zhú jìng shēn.
誤入桃源里,初憐竹徑深。
fāng zhī xiān zǐ zhái, wèi yǒu shì rén xún.
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尋。
wǔ hè guò xián qì, fēi yuán xiào mì lín.
舞鶴過閑砌,飛猿嘯密林。
jiàn tōng xuán miào lǐ, shēn dé zuò wàng xīn.
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誤入桃源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