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在見桃花而后眼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在見桃花而后眼開”全詩
南天臺,北五臺。
大地寥寥兮何者當情,春風浩浩兮雨打莓苔。
見成公案,不涉安排,豈在見桃花而后眼開。
分類: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釋普度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釋普度
推不去,挽不來。
南天臺,北五臺。
大地寥寥兮何者當情,
春風浩浩兮雨打莓苔。
見成公案,不涉安排,
豈在見桃花而后眼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釋普度所寫,他是宋代的一位佛教禪師。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一種深刻的哲理和禪意。
首先,詩的開頭寫道:“推不去,挽不來。”這句話表達了人們常常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和無法改變的事實。無論我們如何努力,有些事情是無法推翻或挽回的。這種現實的無常性和無法掌控的力量,是人們必須面對和接受的。
接著,詩中提到了南天臺和北五臺。南天臺和北五臺都是佛教圣地,代表著宏大的宇宙和廣闊的境界。通過引用這兩個地方,詩人表達了對大千世界的思考和超越。
接下來的兩句,“大地寥寥兮何者當情,春風浩浩兮雨打莓苔”,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象。大地冷清荒涼,春風和雨水打擊著莓苔。這種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性,與前面的詩意相呼應。
最后兩句,“見成公案,不涉安排,豈在見桃花而后眼開”,引用了佛教的故事和禪理。成公案是佛教中的一個禪宗公案,意味著領悟真理的關鍵時刻。詩人表達了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只有內心的覺悟和領悟才能真正開啟眼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哲理的語言,描繪了人生的無常和無法掌控的現實。詩人通過引用佛教的思想和景象,表達了對超越和內心覺悟的追求。這首詩詞啟發人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如何在無常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智慧。
“豈在見桃花而后眼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yī bǎi èr shí sān shǒu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tuī bù qù, wǎn bù lái.
推不去,挽不來。
nán tiān tāi, běi wǔ tái.
南天臺,北五臺。
dà dì liáo liáo xī hé zhě dāng qíng, chūn fēng hào hào xī yǔ dǎ méi tái.
大地寥寥兮何者當情,春風浩浩兮雨打莓苔。
jiàn chéng gōng àn, bù shè ān pái,
見成公案,不涉安排,
qǐ zài jiàn táo huā ér hòu yǎn kāi.
豈在見桃花而后眼開。
“豈在見桃花而后眼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