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山窗面面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夜山窗面面開”全詩
當窗試與然高燭,要看魚龍啖影來。
分類:
作者簡介(黃景仁)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后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山館夜作》黃景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館夜作》是清代黃景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夜山窗面面開,
江湖前后思悠哉。
當窗試與然高燭,
要看魚龍啖影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夜晚在山中小屋中的景象和心境。作者坐在山窗前,迎著夜色,思緒自由地游蕩于江湖間。他點亮高高的燭臺,試圖看清魚龍在黑暗中游動,希望能夠目睹那些神秘的景象。
賞析:
《山館夜作》以清新的筆觸描繪了作者夜晚的境遇和內心感受。首句“長夜山窗面面開”以簡潔的語言描述了山窗在夜晚的景象,給人以寧靜和開放的感覺。接著,作者提到“江湖前后思悠哉”,表達了他在夜晚思考江湖事物的自由心態,仿佛置身于江湖之中,思緒自由地飄蕩。
接下來的兩句“當窗試與然高燭,要看魚龍啖影來”揭示了作者試圖點亮高高的燭臺,以期望在黑暗中看到魚龍的陰影。這里的魚龍可以理解為指代神秘的事物或奇異的景象,作者渴望親眼目睹并體驗這些神秘的存在。
整首詩通過描繪山窗、江湖和魚龍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在夜晚的思考與遐想,以及對奇異事物的向往。這種渴望與追求符合了詩人的浪漫情懷,同時也展現了他對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對自由思想的追求。整體上,該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準確的意象,給人以開放、自由和神秘的感覺,展現了黃景仁獨特的詩境和思想情趣。
“長夜山窗面面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guǎn yè zuò
山館夜作
cháng yè shān chuāng miàn miàn kāi, jiāng hú qián hòu sī yōu zāi.
長夜山窗面面開,江湖前后思悠哉。
dāng chuāng shì yǔ rán gāo zhú, yào kàn yú lóng dàn yǐng lái.
當窗試與然高燭,要看魚龍啖影來。
“長夜山窗面面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