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萱復有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萱復有芋”全詩
自聞秋雨聲,不種芭蕉樹。
分類:
作者簡介(邊貢)

邊貢(1476 ~1532)字庭實,因家居華泉附近,自號華泉子,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明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進士,官至太常丞。邊貢以詩著稱于弘治、正德年間,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并稱“弘治四杰”。后來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稱為明代文學“前七子”。
《西園》邊貢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園》是明代詩人邊貢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庭際何所有,有萱復有芋。
自聞秋雨聲,不種芭蕉樹。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寧靜而自然的庭院景象。詩人邊貢通過描述庭院中各種植物的存在與生長狀態,表達了對自然的欣賞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他聽到秋雨聲,卻不去種植芭蕉樹,可能是因為他更喜歡保持庭園的原始自然狀態,不做過多的人為干預。
賞析:
《西園》一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恬靜而自然的庭院景象。詩中的庭院被描繪為一個擁有萱花和芋頭的地方,這些植物的存在增添了寧靜和生機。這些植物的選擇可能是因為它們在明代常常被種植在庭院中,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詩人通過自己的感官體驗,聽到秋雨的聲音,進一步強調了庭院內的寧靜和清潔。這種感受使他更加喜歡保持庭院的自然狀態,不去種植芭蕉樹。這里的芭蕉樹可以被理解為一種代表人為干預的象征,與庭院的原始自然狀態形成對比。
整首詩以簡潔樸素的語言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展示了明代文人對自然與人文的和諧追求。通過描繪庭院景象,詩人表達了對生活中平淡而純粹的一面的渴望,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對自然之美的敬畏和贊美之情。
“有萱復有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yuán
西園
tíng jì hé suǒ yǒu, yǒu xuān fù yǒu yù.
庭際何所有,有萱復有芋。
zì wén qiū yǔ shēng, bù zhǒng bā jiāo shù.
自聞秋雨聲,不種芭蕉樹。
“有萱復有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