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總宜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南江北總宜秋”全詩
芭蕉昨夜緣何事,和雨和風作許愁。
分類:
作者簡介(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萬,號菊磵(古同“澗”),余姚(今屬浙江)人。游蕩江湖,布衣終身。是江南詩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稱。高翥少有奇志,不屑舉業,以布衣終身。他游蕩江湖,專力于詩,畫亦極為出名。晚年貧困潦倒,無一椽半畝,在上林湖畔搭了個簡陋的草屋,小僅容身,自署“信天巢”。72歲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與湖山長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秋日》高翥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高翥。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孤獨的游客漂泊在外,感嘆江南和江北的秋天總是令人心生愁緒。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獨客飄然物外游,
江南江北總宜秋。
芭蕉昨夜緣何事,
和雨和風作許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孤獨的旅行者,心靈飄蕩在物外游移之間。他感嘆江南和江北的秋天總是給人以憂愁之感。詩人提到了芭蕉,暗示了秋天的凋零和離別,與雨和風相伴隨,進一步增加了詩中的愁緒。
賞析:
《秋日》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景象和旅行者的情感體驗。詩人以獨客的身份,通過描繪江南和江北的秋天,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獨和憂愁。詩中的“芭蕉”象征著秋天的凋零和離別,與“雨”和“風”交相呼應,進一步強化了詩中的愁緒和寂寥感。
整首詩詞情感深沉,通過對秋天的描繪,表達了孤獨旅行者內心的憂愁和思緒。詩人運用簡練的語言和意象,使詩意更加深遠。《秋日》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情感表達,展現了宋代詩詞的特點,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江南江北總宜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秋日
dú kè piāo rán wù wài yóu,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zǒng yí qiū.
獨客飄然物外游,江南江北總宜秋。
bā jiāo zuó yè yuán hé shì, hé yǔ hé fēng zuò xǔ chóu.
芭蕉昨夜緣何事,和雨和風作許愁。
“江南江北總宜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