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豐碑累放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把豐碑累放翁”全詩
分類:
作者簡介(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萬,號菊磵(古同“澗”),余姚(今屬浙江)人。游蕩江湖,布衣終身。是江南詩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稱。高翥少有奇志,不屑舉業,以布衣終身。他游蕩江湖,專力于詩,畫亦極為出名。晚年貧困潦倒,無一椽半畝,在上林湖畔搭了個簡陋的草屋,小僅容身,自署“信天巢”。72歲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與湖山長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句》高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句》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高翥。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早知花木今無主,
不把豐碑累放翁。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作者提到花木,指的是曾經繁盛美麗的景象,而現在卻已無人照料。在這個比喻中,花木代表著過去的輝煌與繁榮,而無主則象征著它們的失落和荒涼。在第二句中,作者提到"豐碑",意味著曾經建立的偉大成就和輝煌事跡。然而,這些豐碑卻無人來繼承和維護。"放翁"指的是曾經的主人,也代表了過去的輝煌與榮耀。整首詩通過對花木和豐碑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過去輝煌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
賞析:
《句》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表達,折射出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世滄桑的思考。詩中的花木和豐碑都是象征,代表著曾經的輝煌與榮耀。然而,時光無情地流轉,這些美好的事物卻逐漸失去了主人,被遺忘和荒廢。通過描繪這種景象,作者表達了對曾經的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感。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傳遞出強烈的情感,使讀者能夠共鳴其中,感受到人生無常和時光的無情。它通過對過去的回憶和對現實的觀察,喚起了讀者對歲月流轉的思考,引發了對生命的珍惜和對人世滄桑的感慨。
“不把豐碑累放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
句
zǎo zhī huā mù jīn wú zhǔ, bù bǎ fēng bēi lèi fàng wēng.
早知花木今無主,不把豐碑累放翁。
“不把豐碑累放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