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惟格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神惟格思”全詩
四縣載陳,三獻斯止。
籩豆撤薦,人祗介祉。
神惟格思,錫祚不已。
分類:
作者簡介(魏征)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漢族,隋唐時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文貞,為凌煙閣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論大都收錄《魏鄭公諫錄》和《貞觀政要》兩本書里。
《享太廟樂章·雍和》魏征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享太廟樂章·雍和》是唐代魏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莊嚴的太廟里,鄭重地舉行祭祀儀式。
四個縣的人們奉獻了貢品,三次祭祀才結束。
祭品擺放整齊,人們虔誠地祭祀。
神靈慈悲,賜予祖宗無盡的榮耀。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在太廟舉行莊嚴祭祀的場景。太廟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展示尊嚴和威儀的場所。詩中提到四個縣的人們攜帶貢品來參與祭祀,經過三次的祭祀才算結束。他們恭敬地擺放祭品,虔誠地祈禱。詩人表達了對神靈的敬畏之情,相信神靈會賜予祖先無盡的榮耀和福祉。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太廟祭祀儀式的莊嚴和肅穆氛圍,展現了唐代社會對祖先崇拜的態度。詩人通過描寫祭祀的細節,表達了對神靈的敬畏和對祖先的敬重之情。詩中的“四縣”和“三獻”指的是祭祀過程中所涉及的縣城和獻祭次數,凸顯了祭祀的隆重和莊重。詩人還強調了祭祀的儀式性,如“籩豆撤薦”和“人祗介祉”,突出了祭祀活動的整齊和虔誠。最后一句“神惟格思,錫祚不已”表達了詩人對神靈的崇敬和對祖先福祉的期望。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詞句和具體的描寫,將讀者帶入到莊嚴肅穆的祭祀場景中,展現了唐代人對祖先的敬仰和對神靈的虔誠。它既是對古代祭祀儀式的記錄,也透露出了當時社會的價值觀和信仰體系。這首詩詞在形式上簡潔明了,語言流暢,意境莊重,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感覺,展現了唐代文人的筆觸和審美追求。
“神惟格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ng tài miào yuè zhāng yōng hé
享太廟樂章·雍和
yú mù qīng miào, yù xiū yán sì.
于穆清廟,聿修嚴祀。
sì xiàn zài chén, sān xiàn sī zhǐ.
四縣載陳,三獻斯止。
biān dòu chè jiàn, rén zhī jiè zhǐ.
籩豆撤薦,人祗介祉。
shén wéi gé sī, xī zuò bù yǐ.
神惟格思,錫祚不已。
“神惟格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