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蒙論巴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唐蒙論巴蜀”全詩
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巖壁。
分類:
作者簡介(韓縝)

韓縝(1019~1097)字玉汝,原籍靈壽(今屬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縣)。韓絳、韓維之弟。慶歷二年進士。英宗時任淮南轉運使,神宗時自龍圖閣直學士進知樞密院事。曾出使西夏。哲宗立,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罷知潁昌府。紹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謚莊敏,封崇國公。《宋史》、《東都事略》有傳。《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句》韓縝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句》是宋代詩人韓縝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句》
唐蒙論巴蜀,通道至卭僰。
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巖壁。
詩詞中的“唐蒙”指的是唐代時期,而“巴蜀”指的是當時的巴蜀地區,即今天的四川省。詩人通過提及唐代巴蜀地區的政治、交通狀況,展現了這片地區的重要性和特點。
“通道至卭僰”表達了這個地區的交通要道延伸至卭山和僰人居住的地方。卭山是四川盆地的一座山脈,而僰人是古代巴蜀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
“列郡徼西南”指的是巴蜀地區列出的幾個郡縣,這些郡縣位于西南方向。這一句描繪了巴蜀地區眾多的郡縣,以及其在西南地區的地理位置。
最后一句“夷居半巖壁”描寫了當時巴蜀地區一些原始民族的居住地,他們居住在懸崖峭壁上的洞穴中。這一句傳達了詩人對于巴蜀地區原始民族生活方式的觀察和贊嘆。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巴蜀地區的政治、地理和民族特征,展現了這片地區的獨特之處。詩人韓縝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勾勒出了巴蜀地區的山川、人文和民族風情,表達了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熱愛和敬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地理和民族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于巴蜀地區的獨特之處的關注和贊美。同時,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于歷史和地理的思考,呈現出一種深沉而富有韻味的意境。
“唐蒙論巴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
句
táng méng lùn bā shǔ, tōng dào zhì qióng bó.
唐蒙論巴蜀,通道至卭僰。
liè jùn jiǎo xī nán, yí jū bàn yán bì.
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巖壁。
“唐蒙論巴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