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厭羹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人厭羹藜”全詩
徒夸批導手,肯念耕稼勞。
隱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春泥臥寒野,夜月犁東皋。
辛勤力已盡,觳觫禍豈逃。
誰無惻隱心,鮮能勝貪饕。
蓋懼猶示恩,況異犬馬曹。
分類:
作者簡介(劉子翚)

劉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學家。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又號病翁,學者稱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劉韐子,劉子羽弟。以蔭補承務郎,通判興化軍,因疾辭歸武夷山,專事講學,邃于《周易》,朱熹嘗從其學。著有《屏山集》。
《論俗十二首》劉子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論俗十二首》是劉子翚所寫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野人厭羹藜,家有庖丁刀。
徒夸批導手,肯念耕稼勞。
隱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春泥臥寒野,夜月犁東皋。
辛勤力已盡,觳觫禍豈逃。
誰無惻隱心,鮮能勝貪饕。
蓋懼猶示恩,況異犬馬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農民的勞動生活,表達了對社會底層人民的同情和關懷。
詩的開頭寫道,野人艱苦的生活已經讓他們對粗糙的食物感到厭倦,但他們有一把犀利的庖丁刀,可以自己解決飲食問題。這里的野人指的是農民,他們過著樸素的生活,但擁有自給自足的能力。
接下來,詩中提到那些只會夸耀自己批評導演的人,卻不愿意想起農民們的辛勤勞動。這種對農民貢獻的忽視和輕視,使得農民們感到無奈和受傷。
詩的下半部分描繪了農民們在農田辛勤勞作的場景。他們在春天躺在寒冷的田野里,夜晚在明亮的月光下在東皋地區耕種。他們用盡辛勤努力,卻無法擺脫困境和災禍的侵襲。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憤慨,他認為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理解和同情農民的辛苦。他們害怕不幸,但對農民的困境卻漠不關心。這種背離人道的行為,與犬馬等動物相比,更加可恥。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農民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的同情和對社會底層人民的關注。通過描繪農民辛勤勞作的場景和對農民不公的批評,詩人呼吁社會更加關注和關心底層人民,體現了對公正和人道的追求。
“野人厭羹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ùn sú shí èr shǒu
論俗十二首
yě rén yàn gēng lí, jiā yǒu páo dīng dāo.
野人厭羹藜,家有庖丁刀。
tú kuā pī dǎo shǒu, kěn niàn gēng jià láo.
徒夸批導手,肯念耕稼勞。
yǐn rán ròu shān xióng, wèi bǐ chǐ chuí cāo.
隱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chūn ní wò hán yě, yè yuè lí dōng gāo.
春泥臥寒野,夜月犁東皋。
xīn qín lì yǐ jǐn, hú sù huò qǐ táo.
辛勤力已盡,觳觫禍豈逃。
shuí wú cè yǐn xīn, xiān néng shèng tān tāo.
誰無惻隱心,鮮能勝貪饕。
gài jù yóu shì ēn, kuàng yì quǎn mǎ cáo.
蓋懼猶示恩,況異犬馬曹。
“野人厭羹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