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爭三四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爭三四程”全詩
雁應先到憑傳語。
若問錦書無。
人歸不得書。
歸期還信否。
準在梅花后。
煙樹短長亭。
只爭三四程。
分類: 菩薩蠻
作者簡介(張翥)
張翥(1287~1368) 元代詩人。字仲舉,晉寧(今山西臨汾)人。少年時四處游蕩,后隨著名文人李存讀書,十分勤奮。其父調官杭州,又有機會隨仇遠學習,因此詩文都寫得出色,漸有名氣。張翥有一段時間隱居揚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為國子助教。后來升至翰林學士承旨。
《菩薩蠻 贈雁》張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菩薩蠻 贈雁》是元代張翥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隨雁雁俱南去。
雁應先到憑傳語。
若問錦書無。
人歸不得書。
歸期還信否。
準在梅花后。
煙樹短長亭。
只爭三四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與雁的離別場景。詩中的人隨著南飛的雁一同離去,他請求雁先行到達目的地,然后將消息傳遞給他。詩人表達了對書信的渴望,但擔心沒有書信可以回家。他詢問是否會有回家的日期,并期待在梅花盛開之后能夠回家。最后,他描述了煙雨中短短的亭子,表達了對旅途的艱辛和希望早日歸家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人與雁的離別情景,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渴望。通過與雁的對比,詩人表達了自己渺小而無法預測未來的處境。詩中的幾個關鍵詞如“雁”、“錦書”、“歸期”、“梅花”等,都是意境豐富的象征,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染力。
詩詞中的煙樹短長亭一句,通過簡單的描寫展現了旅途中的疲憊和心靈的歸宿之所。煙樹的形象與詩人離家的心情相呼應,短長亭象征著離別的過程,同時也折射出詩人對回家的渴望。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言簡意賅。通過對離別的描寫,詩人傳遞了對家鄉的思念和盼望,表達了人在異鄉的孤獨和無奈。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現了人情之間的溫暖和對歸家的向往。
“只爭三四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zèng yàn
菩薩蠻 贈雁
rén suí yàn yàn jù nán qù.
人隨雁雁俱南去。
yàn yīng xiān dào píng chuán yǔ.
雁應先到憑傳語。
ruò wèn jǐn shū wú.
若問錦書無。
rén guī bù dé shū.
人歸不得書。
guī qī hái xìn fǒu.
歸期還信否。
zhǔn zài méi huā hòu.
準在梅花后。
yān shù duǎn cháng tíng.
煙樹短長亭。
zhǐ zhēng sān sì chéng.
只爭三四程。
“只爭三四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