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池上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落日池上酌”全詩
落日池上酌,清風松下來。
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
誰道山公醉,猶能騎馬回。
分類: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裴司士、員司戶見尋(一題作裴司士見訪)》孟浩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裴司士、員司戶相聚一起,府中的官員只會虛度光陰,而家中的酒又重新開始釀造。在夕陽下,他們在池邊品酒,清風吹拂在松樹下。廚房的人準備了雞肉和黍米,小孩子在采摘楊梅。有誰說山中的隱士喝醉了,他依然可以騎馬回來。這首詩主要描寫了裴司士和員司戶在享受美好時光的場景,表達了一種寧靜和歡樂的情感。
中文譯文:
府中的官員能枉駕,
家中的酒卻重新開始釀造。
落日時分在池邊飲酒,
清風輕拂在松樹下助興。
廚房里擺滿了雞肉和黍米,
稚子們正在采摘楊梅。
誰說山中的隱士喝醉了,
他依然可以騎馬回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借景抒情,通過描繪裴司士和員司戶的歡聚場景,表達了一種逍遙自在、享受生活的情感。詩中用府中官員枉駕一詞,暗示了這些官員的虛度光陰,而家中的酒釀造則象征著新的希望和開始。落日時分,裴司士和員司戶在池邊品酒,清風吹拂在松樹下,給人一種寧靜和愉悅的感覺。廚房里的雞肉和黍米,以及稚子們采摘楊梅,顯示了生活的豐富和活力。最后兩句則暗示了山中隱士的美好生活,即使喝醉了也可以安全返回。整首詩以美好的景色和情感描繪,傳遞了作者對寧靜享受生活的向往。
“落日池上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éi sī shì yuán sī hù jiàn xún yī tí zuò péi sī shì jiàn fǎng
裴司士、員司戶見尋(一題作裴司士見訪)
fǔ liáo néng wǎng jià, jiā yùn fù xīn kāi.
府僚能枉駕,家醞復新開。
luò rì chí shàng zhuó, qīng fēng sōng xià lái.
落日池上酌,清風松下來。
chú rén jù jī shǔ, zhì zǐ zhāi yáng méi.
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
shuí dào shān gōng zuì, yóu néng qí mǎ huí.
誰道山公醉,猶能騎馬回。
“落日池上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