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飛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多情飛絮”全詩
小禽兒,喚得人歸去,喚不得愁歸去。
離別又春深,最恨也,多情飛絮。
恨柳絲,系得離愁住,系不得離人住。
分類: 芳草
作者簡介(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現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歲能詩文。十四歲從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魯王監國授中書舍人。事敗被捕下獄,賦絕命詩,遺母與妻,臨刑神色不變。著有《南冠草》、《續幸存錄》等。
《尋芳草 別恨》夏完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尋芳草 別恨》是明代詩人夏完淳的詩作。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幾陣杜鵑啼,
卻在那,
杏花深處。
小禽兒,
喚得人歸去,
喚不得愁歸去。
離別又春深,
最恨也,
多情飛絮。
恨柳絲,
系得離愁住,
系不得離人住。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離別的情景,詩人通過描寫大自然中的景物和自己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離別的痛苦和無奈之情。詩中的杜鵑鳥啼叫聲、杏花盛開、小鳥的召喚,以及春天中飛舞的柳絮,都成為詩人內心情感的映射。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離別的深切感受和無法割舍的思念之情。詩的開頭,幾陣杜鵑啼,給人一種凄涼的氛圍,預示著離別的主題。然后,詩人提到杏花深處,可能是指離別時的地點,也可能是詩人內心的孤寂之處。小禽兒的召喚,是它們歡樂時的呼喚,卻喚不回詩人內心的愁緒。離別的時間再次與春天聯系在一起,讓人感受到季節更替的無常和人事變遷的無奈。詩人表達了自己對離別的痛恨之情,以及飛舞的柳絮所象征的多情之感。他深深地懷念著柳絮的柔軟,卻無法將離愁系住,也無法將離人留住。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離別的痛苦體驗。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細膩的情感表達,詩人使讀者產生了對離別和無奈的共鳴。這首詩詞以其深情而含蓄的表達方式,展示了夏完淳獨特的詩歌才華。
“多情飛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ún fāng cǎo bié hèn
尋芳草 別恨
jǐ zhèn dù juān tí, què zài nà, xìng huā shēn chù.
幾陣杜鵑啼,卻在那,杏花深處。
xiǎo qín ér, huàn dé rén guī qù, huàn bù dé chóu guī qù.
小禽兒,喚得人歸去,喚不得愁歸去。
lí bié yòu chūn shēn, zuì hèn yě, duō qíng fēi xù.
離別又春深,最恨也,多情飛絮。
hèn liǔ sī, xì dé lí chóu zhù, xì bù dé lí rén zhù.
恨柳絲,系得離愁住,系不得離人住。
“多情飛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