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聽江東戰鼓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聽江東戰鼓聲”全詩
高談痛飲同西笑,切憤沉吟似《北征》。
小丑跳梁誰殄滅?中原攬轡望澄清。
關山萬里殘宵夢,猶聽江東戰鼓聲。
分類:
作者簡介(林則徐)

林則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御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
《次韻答陳子茂德培》林則徐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答陳子茂德培》
朝代:清代
作者:林則徐
送我涼州浹日程,
自驅薄笨短轅輕。
高談痛飲同西笑,
切憤沉吟似《北征》。
小丑跳梁誰殄滅?
中原攬轡望澄清。
關山萬里殘宵夢,
猶聽江東戰鼓聲。
中文譯文:
送我前往涼州的行程,
自駕著輕車細馬奔行。
暢談豪飲與西方友人歡笑,
深切悲憤之際低聲沉吟,如同《北征》之詩。
那些小丑們跳躍著,但誰能將他們消滅?
我駕車駛向中原,期望能夠攬起韁繩,使其變得清澈。
千里關山的夜晚殘留著夢境的痕跡,
我仍能聽到江東傳來的戰鼓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清代文學家林則徐所作,以回答陳子茂和德培的詩篇而得名。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時局的思考。
詩中,詩人以自己奔赴涼州的行程為引子,表達了自己積極的行動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他與西方友人一起暢談、豪飲,彼此歡笑,但在歡樂之中也流露出內心的悲憤之情,沉吟低語,仿佛在憶述《北征》之事。這種情感的表達,既展示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思和對時局的關切,又表達了他對于國家困境的無奈和憂慮之情。
詩中的"小丑"象征著時局中的腐敗和虛偽之徒,詩人希望能夠有人能夠將這些小丑消滅。他渴望能夠回到中原,攬起韁繩,使國家重新變得清澈和純潔。
最后兩句描述了詩人在長途旅途中的夜晚所做的夢境,仍能聽到江東傳來的戰鼓聲,顯示了他對國家戰爭和動蕩局勢的關注。
總體而言,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同時也抒發了他對于時局的思考和反思。通過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時局的思考,詩人呼喚著社會的改變和國家的復興。
“猶聽江東戰鼓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dá chén zi mào dé péi
次韻答陳子茂德培
sòng wǒ liáng zhōu jiā rì chéng, zì qū báo bèn duǎn yuán qīng.
送我涼州浹日程,自驅薄笨短轅輕。
gāo tán tòng yǐn tóng xī xiào, qiè fèn chén yín shì běi zhēng.
高談痛飲同西笑,切憤沉吟似《北征》。
xiǎo chǒu tiào liáng shuí tiǎn miè? zhōng yuán lǎn pèi wàng chéng qīng.
小丑跳梁誰殄滅?中原攬轡望澄清。
guān shān wàn lǐ cán xiāo mèng, yóu tīng jiāng dōng zhàn gǔ shēng.
關山萬里殘宵夢,猶聽江東戰鼓聲。
“猶聽江東戰鼓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