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底不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底不譓”全詩
淮服其乂,海南遂荒。
孰孱而盭,孰暴而猖。
自底不譓,乃終滅亡。
分類:
《皇雅十首·《耆武》三章》尹洙 翻譯、賞析和詩意
《皇雅十首·《耆武》三章》是宋代尹洙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耆武定功,時惟二方。
淮服其乂,海南遂荒。
孰孱而盭,孰暴而猖。
自底不譓,乃終滅亡。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耆武的功績,在一段時間里統治了兩方地區。他平定了淮服地區,但導致了海南地區的荒蕪。詩中提到了一些問題,探討了為什么一些地區會衰敗和滅亡的原因。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描述,展示了尹洙對時代變遷和政治動蕩的思考。下面對每一句進行解析:
1. 耆武定功,時惟二方。
這句描述了耆武在特定時期取得的功績,僅限于統治了兩個地方。耆武可能是一位有能力的統治者或將領,他通過武力或智慧來穩定和統一了這兩個地區。
2. 淮服其乂,海南遂荒。
這句表明在耆武統治淮服地區取得成功的同時,海南地區卻陷入了荒蕪和混亂的狀態。這可能暗示著耆武的統治方式與海南地區的情況不相適應,導致了該地區的衰敗。
3. 孰孱而盭,孰暴而猖。
這句是對前一句的進一步解釋,探討了導致海南地區衰敗的原因。"孰孱而盭"意味著海南地區的統治者或政權軟弱無能,無法有效地管理和維持秩序。"孰暴而猖"則指出海南地區的統治者或政權腐敗和殘暴,導致社會動蕩和不穩定。
4. 自底不譓,乃終滅亡。
這句暗示著海南地區的衰敗不僅僅是由于統治者的問題,還與整個社會結構和制度有關。"自底不譓"意味著社會基礎不穩固,可能存在著深層次的問題,導致了最終的滅亡。
這首詩詞通過對耆武統治下兩個地區的不同命運的對比,探討了統治者的能力、地區特點和社會制度對于一個地區的發展和命運的重要性。同時,它也提醒人們警惕社會底層問題和不穩定因素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和社會啟示。
“自底不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g yǎ shí shǒu qí wǔ sān zhāng
皇雅十首·《耆武》三章
qí wǔ dìng gōng, shí wéi èr fāng.
耆武定功,時惟二方。
huái fú qí yì, hǎi nán suì huāng.
淮服其乂,海南遂荒。
shú càn ér lì, shú bào ér chāng.
孰孱而盭,孰暴而猖。
zì dǐ bù huì, nǎi zhōng miè wáng.
自底不譓,乃終滅亡。
“自底不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