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耳已較君不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耳已較君不割”全詩
我耳已較君不割,且喜兩家皆平善。
分類:
作者簡介(王詵)

王詵(1048-1104后),北宋畫家。字晉卿,太原(今屬山西)人,后徙開封(今屬河南)。熙寧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國大長公主,拜左衛將軍、駙馬都尉。元豐二年,因受蘇軾牽連貶官。元祐元年(1086)復登州刺史、駙馬都尉。擅畫山水,學王維、李成,喜作煙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潤明潔,青綠設色高古絕俗。亦能書,善屬文。其詞語言清麗,情致纏綿,音調諧美。存世作品有《漁村小雪圖》《煙江疊嶂圖》《溪山秋霽圖》等。
《耳疾去后呈東坡》王詵 翻譯、賞析和詩意
《耳疾去后呈東坡》是一首宋代王詵所作的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患耳疾后,妻子急切地勸他求醫治療,但由于性情使然,他只能忍耐三天的痛苦。盡管如此,作者仍然感到高興的是,他和他的妻子都保持了平和友好的關系。
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老婆心急頻相勸,
性難只得三日限。
我耳已較君不割,
且喜兩家皆平善。
詩詞的意境主要體現在對夫妻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上。詩中的“老婆心急頻相勸”,表明作者的妻子非常著急并頻繁地勸他去治療耳疾,希望他能盡快康復。然而,由于作者的個性特點,他只能忍受三天的痛苦,無法無限期地接受治療。
在詩的后兩句中,作者提到他的耳朵已經比妻子的耳朵更為靈敏,這是一種借喻的表達方式,暗示他對妻子的言語已經有所理解和領悟。最后一句中的“且喜兩家皆平善”表明作者對夫妻之間的和諧相處感到高興,兩人都能夠保持平等友好的關系。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夫妻之間的互相理解和包容,表達了作者對和諧婚姻關系的贊美。它描繪了夫妻之間的相互關愛和體諒,強調了婚姻中的平等和友善。整首詩詞簡潔明了,情感真摯,既表達了作者對妻子的感激之情,又傳遞了對幸福婚姻的向往和美好愿望。
“我耳已較君不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ěr jí qù hòu chéng dōng pō
耳疾去后呈東坡
lǎo pó xīn jí pín xiāng quàn, xìng nán zhǐ de sān rì xiàn.
老婆心急頻相勸,性難只得三日限。
wǒ ěr yǐ jiào jūn bù gē, qiě xǐ liǎng jiā jiē píng shàn.
我耳已較君不割,且喜兩家皆平善。
“我耳已較君不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七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