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洗羈愁只自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洗羈愁只自醒”全詩
江陽春色論千戶,價比西州卻未輕。
分類:
作者簡介(劉望之)
劉望之,字觀堂,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人,宋紹興(1131-1162)進士。官南平軍教授,任期文化丕變,后遷秘書省正字。公余引吟,著《觀堂唱集》己失,“名重一時。”存詩、詞各一。
《發成都三首》劉望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發成都三首》是宋代詩人劉望之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欲洗羈愁只自醒,
郫筒酒好信虛名。
江陽春色論千戶,
價比西州卻未輕。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成都的三個場景中的感受和思考。第一首描繪了作者想要洗去心中的郁悶和憂愁,卻只有自己能夠覺醒。第二首以郫縣出產的酒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名利虛幻的不信任。第三首談論了江陽地區的春天美景,認為這個地方的富戶眾多,雖然價值相當于西州(指西部邊境地區),但并不被輕視。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名利和社會現象的深思。通過三個不同的場景,作者揭示了內心的真實態度。詩中的"欲洗羈愁只自醒"表明了作者認識到解脫心靈困擾的責任在自己,不能依賴外在的力量。"郫筒酒好信虛名"則表達了作者對虛假名利的懷疑和厭倦,郫縣酒雖然好,卻不能代表真正的價值。最后,作者用"江陽春色論千戶,價比西州卻未輕"來比較江陽和西州的富戶,表達了江陽地區的富貴雖然不遜于西部,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象和名利追逐的獨立思考和獨特見解。通過對不同場景的描繪,詩人展示了自己對虛假和真實的辨識能力,以及對社會和人生價值觀的思考。整首詩情感平和,但透露出對社會現象的冷峻和對真實價值的追求,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欲洗羈愁只自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 chéng dū sān shǒu
發成都三首
yù xǐ jī chóu zhǐ zì xǐng, pí tǒng jiǔ hǎo xìn xū míng.
欲洗羈愁只自醒,郫筒酒好信虛名。
jiāng yáng chūn sè lùn qiān hù, jià bǐ xī zhōu què wèi qīng.
江陽春色論千戶,價比西州卻未輕。
“欲洗羈愁只自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