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思郊外一閑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亦思郊外一閑行”全詩
無端騎從相遮護,不放山翁適野情。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又登碧云亭感懷三十首》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登碧云亭感懷三十首》是宋代詩人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晚上登上碧云亭,心情歡喜地寫下這首詩,同時也思念郊外的閑適漫步。不經意間,我騎馬經過,與相遇的人互相保護,卻不替山中老人釋放他在田野間的情愫。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吳芾在晚上登上碧云亭時的感懷。他感到高興,于是寫下這首詩,同時也思念起郊外的寧靜與閑適。在詩中,詩人提到自己騎馬經過碧云亭,與某人相遇,并彼此保護,但他沒有讓那位山中老人釋放他在田野間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和感受。碧云亭作為詩人所在的地點,象征著高處的安寧和遠離塵囂的意境。晴天的夜晚,給人一種寧靜和明亮的感覺,使詩人的心情愉悅。詩人在這個時刻思念起過去郊外的漫步,對那種寧靜和自由的生活產生了向往之情。
詩中的"騎從相遮護"表明詩人在騎馬經過碧云亭時與某人相遇,并彼此保護。這種描寫可能暗示了在喧囂的塵世中,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關愛和保護。然而,詩中提到的"不放山翁適野情"表明詩人并沒有讓那位山中老人釋放他在田野間的情感,這可能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由與寧靜生活的珍視和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情的感悟,展現了對自由、寧靜和遠離塵世的向往。詩中的意象與情感交織,給人以深沉的思考和共鳴。
“亦思郊外一閑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dēng bì yún tíng gǎn huái sān shí shǒu
又登碧云亭感懷三十首
wǎn shàng wēi tíng xǐ zuò qíng, yì sī jiāo wài yī xián xíng.
晚上危亭喜作晴,亦思郊外一閑行。
wú duān qí cóng xiāng zhē hù, bù fàng shān wēng shì yě qíng.
無端騎從相遮護,不放山翁適野情。
“亦思郊外一閑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