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流莘野并耕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澤流莘野并耕人”全詩
盡說干湯功已就,澤流莘野并耕人。
分類: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老農十首》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老農十首》是宋代詩人曾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兒孫力作莫辭勤,
仁政如天四海春。
盡說干湯功已就,
澤流莘野并耕人。
中文譯文:
子孫們努力耕作,不辭辛勤。
仁政如春天般普及四海。
盡說干湯的功勞已經完成,
恩澤流淌于莘野,與農民一同耕作。
詩意:
《老農十首》表達了對農民辛勤勞作和仁政的贊美。詩中提到兒孫們不辭辛勞地努力耕作,體現了農民對于農田的辛勤付出和對于農業的熱愛。仁政如同春天一樣,普及到四海,給予農民以恩澤和關懷。詩人認為干湯的功勞已經完成,這可能暗指治理農田的努力已經取得成果,農田的灌溉和管理得以順利進行。澤流莘野并耕人,意味著水源的良好供給和農民的共同耕作,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支持。
賞析:
《老農十首》以簡練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農民和仁政的贊美,融入了農田的景象和農業的情感。詩中的兒孫力作,以及澤流莘野并耕人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農民的辛勤勞作和農業生產的繁榮景象。詩人通過運用春天的隱喻,將仁政與農民的勞作相結合,表達了對于仁政的推崇和對農業的重視。整首詩詞簡潔明快,語言質樸,讓人感受到農田的生機和農民的辛勤付出。通過贊美農民和仁政,詩人試圖喚起人們對于農業和鄉村的關注和尊重。
“澤流莘野并耕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ǎo nóng shí shǒu
老農十首
ér sūn lì zuò mò cí qín, rén zhèng rú tiān sì hǎi chūn.
兒孫力作莫辭勤,仁政如天四海春。
jǐn shuō gàn tāng gōng yǐ jiù, zé liú shēn yě bìng gēng rén.
盡說干湯功已就,澤流莘野并耕人。
“澤流莘野并耕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