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句不成風又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琢句不成風又起”全詩
吳越衣冠幾春夢,古今身世一秋毫。
臨流久立迷煙艇,駕月歸來認雪濤。
琢句不成風又起,寒蒲霜鬢兩蕭騷。
分類:
《三高堂》俞灝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高堂》是宋代俞灝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華車馬日滔滔,
始覺三高分外高。
吳越衣冠幾春夢,
古今身世一秋毫。
臨流久立迷煙艇,
駕月歸來認雪濤。
琢句不成風又起,
寒蒲霜鬢兩蕭騷。
詩意: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和自我表達為主題,通過對東華車馬的描繪,引發了詩人內心的思考和情感的表達。詩人感慨萬物的繁華景象,使自己感到三高(東華車馬)格外高峻。他與吳越地區的士人相比,雖然在衣冠和社會地位上有所差距,但在命運的起伏和生死的無常面前,人們的境遇都是如同秋毫一般微不足道。在長時間的思考和迷惘中,詩人久久站立于流水之畔,迷失在繚繞的煙霧和艇影之中。然而,當他乘著明亮的月光歸來時,才真正認識到雪浪的威力和壯麗。詩人苦于琢磨詩句而無法得到滿意的創作,但風又起,使他的心境更加凄涼。他的寒蒲色發和霜鬢表現了他的憂傷和煩惱。
賞析:
《三高堂》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東華車馬代表了繁華的世界,而三高則指的是東華車馬的高峻。詩人通過對東華車馬的描述,表達了對人世間浮華和虛妄的感慨。他意識到人們在歷史長河中的短暫存在,無論身份地位如何,終將歸于塵土。這種對人生虛幻和無常的思考是宋代文人常有的心境。在迷茫和迷失中,詩人站立在流水之畔,表現出對人生命運的迷惘和無奈。然而,當他從夜晚的歸來中認識到雪浪的壯麗時,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贊嘆和對生活的重新思考。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創作不順利的苦悶,以及因為外界的變化而心情愈發凄涼。整首詩以簡潔而精煉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思想與情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懷和對人生哲理的深思。
“琢句不成風又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gāo táng
三高堂
dōng huá chē mǎ rì tāo tāo, shǐ jué sān gāo fèn wài gāo.
東華車馬日滔滔,始覺三高分外高。
wú yuè yì guān jǐ chūn mèng, gǔ jīn shēn shì yī qiū háo.
吳越衣冠幾春夢,古今身世一秋毫。
lín liú jiǔ lì mí yān tǐng, jià yuè guī lái rèn xuě tāo.
臨流久立迷煙艇,駕月歸來認雪濤。
zuó jù bù chéng fēng yòu qǐ, hán pú shuāng bìn liǎng xiāo sāo.
琢句不成風又起,寒蒲霜鬢兩蕭騷。
“琢句不成風又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