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丹爐石鼎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空有丹爐石鼎煙”全詩
采幢幔屋今何在,空有丹爐石鼎煙。
分類:
作者簡介(留元剛)
留元剛(一作綱),字茂潛,晚自號云麓子,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恭子,正孫。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試中博學宏詞科,特賜同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二之二四)。嘉定元年(一二○八),除祕閣校理,二年,為太子舍人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南宋館閣續錄》卷九)。遷直學士院,三年,兼太子侍講,除起居舍人,以母憂去(《宋中興學士院題名錄》)。起知溫州(清乾隆《溫州府志》卷一七),移贛州,以事罷,筑圃北山以終。有《云麓集》,已佚。事見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六《留正傳》附。今錄詩七首。
《武夷九曲棹歌》留元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武夷九曲棹歌》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留元剛。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一曲初篙上水船,
翠峰蒼壁挾洄川。
采幢幔屋今何在,
空有丹爐石鼎煙。
譯文:
一曲初次揚帆的水船,
翠綠的山峰夾著流淌的河水。
過去的幢幔和樓閣如今何處,
只剩下空蕩蕩的丹爐和石鼎的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乘船行經武夷山時的景象和感慨。開頭的“一曲初篙上水船”意味著詩人第一次乘船在水上航行。接著描述了武夷山的壯麗景色,翠綠的山峰夾著流淌的河水,形成了壯美的景觀。然而,接下來的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輝煌和榮耀的懷念。幢幔和樓閣是過去的建筑,而今已蕩然無存,只剩下空蕩蕩的丹爐和石鼎冒著薄薄的煙。
賞析:
《武夷九曲棹歌》通過描繪武夷山的美景和描述過去的輝煌,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物是人非的感慨。詩人以船行武夷山為背景,通過山峰和河水的描繪,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觀。然而,接下來的兩句則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更迭。過去輝煌的建筑和景觀已經消失,只有空蕩蕩的丹爐和石鼎,給人一種淡淡的凄涼和寂寥之感。這首詩通過景物的描寫,喚起了讀者對過去興盛和輝煌的回憶,同時也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物是人非的思考。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詞語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深刻感慨,給人以沉思和回味之情。
“空有丹爐石鼎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yí jiǔ qǔ zhào gē
武夷九曲棹歌
yī qǔ chū gāo shàng shuǐ chuán, cuì fēng cāng bì xié huí chuān.
一曲初篙上水船,翠峰蒼壁挾洄川。
cǎi chuáng màn wū jīn hé zài, kōng yǒu dān lú shí dǐng yān.
采幢幔屋今何在,空有丹爐石鼎煙。
“空有丹爐石鼎煙”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