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梧和雨下銀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井梧和雨下銀床”全詩
二十五聲秋漏永,夢回各自耐思量。
分類:
作者簡介(周端臣)
周端臣,宋詞人。字彥良,號葵窗。建業(今南京)人。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寓臨安。宋周密《武林舊事》云其曾經“御前應制”。后出仕,未十年而卒(釋斯植《采芝集·挽周彥良》“白首功成未年”)。其詞作今存九首,內容多為傷春、怨別,其中有四首“西湖”詞。亦能詩,《詩家鼎臠》及《宋詩紀事》收其詩九首。有《葵窗詞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三輯有其詩一卷。 周端臣詩,以影印文淵閣《四車全書·江湖后集》為底本,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古斷腸曲三十首》周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周端臣創作的《古斷腸曲三十首》之一。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井梧和雨下銀床,
梁燕隨風別畫堂。
二十五聲秋漏永,
夢回各自耐思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寂靜的秋夜景象。詩人運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和比喻,表達了內心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了“井梧和雨下銀床”,這是一種描繪雨滴敲擊井梧樹葉的景象。井梧是一種常見的樹木,雨滴打在樹葉上發出清脆的聲音,如同銀床一般。這里通過形象描寫展示了雨夜的靜謐和清新。
接著,詩人寫到“梁燕隨風別畫堂”,梁燕是指棲息在梁上的燕子。詩人通過描寫燕子隨風飛舞的景象,表達了離別之情。燕子是一種候鳥,秋天來臨時會離開原來的棲息地,這里借用燕子離開畫堂的意象,暗示了離別的寂寥之感。
詩的下半部分,“二十五聲秋漏永,夢回各自耐思量”,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離散的思考。其中的“二十五聲秋漏永”指的是秋夜中漏斗的聲音,通過“二十五聲”強調時間的流逝,而“秋漏永”則表達了對時間的感慨和無法挽留的失落。最后一句“夢回各自耐思量”暗示了在夢中回憶過去時,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勾勒出一個靜謐而寂寥的秋夜場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運用比喻手法,表達了詩人對離別、時光流轉和人生的深思和感慨。這種虛實結合、意境深遠的表現手法,使得這首詩詞在傳達情感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思考和共鳴。
“井梧和雨下銀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duàn cháng qū sān shí shǒu
古斷腸曲三十首
jǐng wú hé yǔ xià yín chuáng, liáng yàn suí fēng bié huà táng.
井梧和雨下銀床,梁燕隨風別畫堂。
èr shí wǔ shēng qiū lòu yǒng, mèng huí gè zì nài sī liang.
二十五聲秋漏永,夢回各自耐思量。
“井梧和雨下銀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