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梅此地即孤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梅此地即孤山”全詩
瘦邊似我腰全沈,白處憐渠鬢亦潘。
惟有竹君同所好,豈容蝶使戲其間。
調羹莫作兒童語,老眼相看在歲寒。
分類:
作者簡介(潘牥)
潘牥(fāng)(1204——1246)字庭堅,號紫巖,初名公筠,避理宗諱改,福州富沙(今屬福建)人。端平二年(1235)進士第三名,調鎮南軍節度推官、衢州推官,皆未上。歷浙西茶鹽司干官,改宣教郎,除太學正,旬日出通判潭州。淳祐六年卒于官,年四十三。有《紫巖集》,已佚。劉克莊為撰墓志銘。《宋史》、《南宋書》有傳。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輯有《紫巖詞》一卷。存詞5首。
《梅花》潘牥 翻譯、賞析和詩意
《梅花》是一首宋代潘牥創作的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偷得湖齋半日閑,
有梅此地即孤山。
瘦邊似我腰全沈,
白處憐渠鬢亦潘。
惟有竹君同所好,
豈容蝶使戲其間。
調羹莫作兒童語,
老眼相看在歲寒。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湖齋中偷得半日閑暇的情景。在他所處的地方有一棵梅花樹,那里就像是一個孤立的山峰。梅花的花瓣苗條而婀娜,就像他瘦削的腰身一樣,而梅花的花白處則像是憐愛他的鬢發一樣。只有竹子與他有著相同的喜好,不容許蝴蝶在其中嬉戲。作者告誡別人不要以兒童的語言來調侃梅花,因為即使在寒冷的歲月中,他的老眼仍然相互欣賞。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靜謐而溫馨的場景。通過描寫梅花、竹子和自然景物,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美的追求。梅花是冬天中獨自怒放的花朵,象征著堅強和不屈的精神。竹子則象征著高潔和堅韌。詩人通過對梅花和竹子的贊美,表達了對純潔和高尚品質的向往。
詩詞中的“偷得湖齋半日閑”描繪了一個人逃離塵囂,尋找寧靜和自我反省的場景。這種追求內心寧靜的情感在宋代文人中非常常見,也是文人對于莊重清靜生活的向往。
詩詞最后兩句“調羹莫作兒童語,老眼相看在歲寒”表達了作者對于老年生活的思考和態度。作者告誡人們不要輕視老人,不要用戲謔的態度對待他們。盡管歲月已經使他們的視力減退,但他們仍然能夠相互欣賞和理解彼此。
整首詩詞以婉約、含蓄的風格表達了對自然美和高尚情操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典型審美觀。這首詩詞在描繪自然景物的同時,也傳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境遇和人際關系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有梅此地即孤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éi huā
梅花
tōu dé hú zhāi bàn rì xián, yǒu méi cǐ dì jí gū shān.
偷得湖齋半日閑,有梅此地即孤山。
shòu biān shì wǒ yāo quán shěn, bái chù lián qú bìn yì pān.
瘦邊似我腰全沈,白處憐渠鬢亦潘。
wéi yǒu zhú jūn tóng suǒ hǎo, qǐ róng dié shǐ xì qí jiān.
惟有竹君同所好,豈容蝶使戲其間。
tiáo gēng mò zuò ér tóng yǔ, lǎo yǎn xiāng kàn zài suì hán.
調羹莫作兒童語,老眼相看在歲寒。
“有梅此地即孤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