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余寺刻塊如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燒余寺刻塊如拳”全詩
峰回路轉勢不改,木秀陰繁直到巔。
流下山泉音若咽,燒余寺刻塊如拳。
柴王一殿今何在,衰草殘煙護曉娟。
分類:
《草》陳景沂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草》是宋代詩人陳景沂所作,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草》
未破滁陽亭屢易,
亭亡今又幾經年。
峰回路轉勢不改,
木秀陰繁直到巔。
流下山泉音若咽,
燒余寺刻塊如拳。
柴王一殿今何在,
衰草殘煙護曉娟。
中文譯文:
滁陽亭迄今未能保持完整,多次更迭;
如今亭子已經消失了好幾年。
山峰回轉,路途轉彎,但景色未曾改變;
茂密的樹木依然繁茂,直至山巔。
山泉流淌的聲音仿佛受阻,聽起來幾近哽咽;
燒毀的寺廟,刻有的石碑猶如拳頭。
曾經的柴王廟殿,現在何處?
凋零的草木,殘留的煙霧守護著黎明的娟娟。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滁陽亭的變遷和歲月的流轉。滁陽亭是一個古老的建筑,但它經歷了多次破壞和更迭,至今未能完整地保存下來。詩人通過這座亭子的變遷,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歲月的更迭。山峰依然回轉,路途依然轉彎,但自然景色依然壯美。樹木依然茂盛,直至山巔。然而,曾經流淌的山泉聲仿佛被阻斷,寺廟被燒毀,石碑也被破壞。曾經的柴王廟殿已經不復存在,只有凋零的草木和殘留的煙霧守護著黎明的娟娟。
賞析:
這首詩以滁陽亭為背景,通過描繪亭子的變遷,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流逝和歲月更替的感慨。詩中使用了峰回路轉、木秀陰繁等形象描寫,將自然景色與時間的流轉相結合,展示了歲月的無情和自然的壯美。同時,詩人還通過描述燒毀的寺廟和殘破的石碑,表達了對歷史的悼念和對文化遺產的關注。最后凋零的草木和殘留的煙霧,象征著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沉淀,以及對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整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滁陽亭景觀的描繪,喚起了讀者對時間流轉、歷史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思考,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美和文化遺產的珍視之情。
“燒余寺刻塊如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o
草
wèi pò chú yáng tíng lǚ yì, tíng wáng jīn yòu jǐ jīng nián.
未破滁陽亭屢易,亭亡今又幾經年。
fēng huí lù zhuǎn shì bù gǎi, mù xiù yīn fán zhí dào diān.
峰回路轉勢不改,木秀陰繁直到巔。
liú xià shān quán yīn ruò yàn, shāo yú sì kè kuài rú quán.
流下山泉音若咽,燒余寺刻塊如拳。
chái wáng yī diàn jīn hé zài, shuāi cǎo cán yān hù xiǎo juān.
柴王一殿今何在,衰草殘煙護曉娟。
“燒余寺刻塊如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