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拊髀憶豪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九重拊髀憶豪英”全詩
詔書更不從中御,萬里長城一委卿。
分類:
作者簡介(唐順之)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漢族,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進)城內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后調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謚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塞下曲贈翁東厓侍郎總制十首》唐順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塞下曲贈翁東厓侍郎總制十首》是唐順之所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三晉地區多年來飽受戰亂之苦,以及詩人對曾經的英雄豪杰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三晉連年苦被兵,
九重拊髀憶豪英。
詔書更不從中御,
萬里長城一委卿。
詩意:
這首詩詞反映了唐順之對于三晉地區多年來不斷遭受戰亂之苦的感嘆和思念。"三晉"指的是古代中國的山西、山東、河北地區,這些地方在明代常年受到戰亂的困擾。詩中,詩人回憶起了曾經的英雄豪杰,表達了對他們的懷念之情。
賞析:
1. 詩詞的開篇寫出了三晉地區長期以來被戰亂所折磨的痛苦。"三晉連年苦被兵"直接表達了地區居民多年來所受的苦難。這種苦難和痛苦在詩詞中通過簡練而形象的表達方式得以體現。
2. 詩詞的第二句"九重拊髀憶豪英"則表達了詩人對曾經的英雄豪杰的懷念之情。"九重"指的是古代官員的居所,這里指的是三晉地區的官員。"拊髀"表示詩人拍擊自己的大腿,表示內心深處的思念之情。通過這兩句,詩人表達了對過去輝煌歲月和英雄人物的追憶,展現了他對于當下困境的無奈和焦慮。
3. 第三句"詔書更不從中御"表達了詩人對朝廷不予理會的失望與憤慨。詩中的"詔書"指的是朝廷下達的命令,"從中御"表示朝廷未能采納詩人的建議或請求。這句表達了詩人對于朝廷的不滿與失望,認為朝廷在解決戰亂問題上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4. 最后一句"萬里長城一委卿"通過"萬里長城"一詞,表達了詩人對于保衛邊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委卿"表示把責任交給他人,這里指的是詩人自己。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愿意擔當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并將其愿望寄托于對長城的描述中。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戰亂苦難的描繪和對英雄豪杰的懷念,表達了詩人對于當時局勢的關切與憂慮,以及對于保家衛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它既展現了詩人對于戰亂的深刻認識,又表達了對過去輝煌歲月的追憶和對未來的期望。
“九重拊髀憶豪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i xià qū zèng wēng dōng yá shì láng zǒng zhì shí shǒu
塞下曲贈翁東厓侍郎總制十首
sān jìn lián nián kǔ bèi bīng, jiǔ zhòng fǔ bì yì háo yīng.
三晉連年苦被兵,九重拊髀憶豪英。
zhào shū gèng bù cóng zhōng yù, wàn lǐ cháng chéng yī wěi qīng.
詔書更不從中御,萬里長城一委卿。
“九重拊髀憶豪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