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前捉得胡王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陣前捉得胡王女”全詩
陣前捉得胡王女,賜與營中廝養兒。
分類:
作者簡介(唐順之)

唐順之(公元1507~1560)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漢族,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進)城內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后調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禎時追謚襄文。學者稱"荊川先生"。
《塞下曲贈翁東厓侍郎總制十首》唐順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塞下曲贈翁東厓侍郎總制十首》是明代唐順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虎翼龍蟠大將旗,
逆驅流電走妖魑。
陣前捉得胡王女,
賜與營中廝養兒。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位名叫翁東厓的侍郎總制(官職),向他贈送的十首詩曲。詩中描繪了戰場上英勇的將士們,以及他們捕獲胡王女并將她賜予軍中養育的場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生動的形象描繪了戰爭的場景和其中的英雄壯舉。首句“虎翼龍蟠大將旗”描繪了戰旗在空中飛揚的場景,形容將士們的英勇威武。接著描述了將士們勇猛奮戰的樣子,仿佛他們逆著水流、如閃電般迅速撲向敵軍,將妖魑般的敵人擊潰。
接下來的兩句“陣前捉得胡王女,賜與營中廝養兒”揭示了戰爭中的另一個層面。胡王女可能是敵方的公主或貴族女子,被捕獲后被賜予將士們養育。這一情節展示了將士們為國家戰斗的犧牲和奉獻,同時也表達了對戰爭中婦女和兒童的關懷和照顧。
整首詩通過生動的描寫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展現了戰爭中的英雄壯舉和士兵們的拳拳愛國之情。詩中所描繪的場景和情節使人聯想到戰爭的殘酷性和英雄主義的價值觀。同時,詩中對婦女和兒童的關懷也體現了作者對人性和人道主義的呼喚。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對戰爭中英勇士兵的贊頌和對和平、和諧社會的向往。
“陣前捉得胡王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i xià qū zèng wēng dōng yá shì láng zǒng zhì shí shǒu
塞下曲贈翁東厓侍郎總制十首
hǔ yì lóng pán dà jiàng qí, nì qū liú diàn zǒu yāo chī.
虎翼龍蟠大將旗,逆驅流電走妖魑。
zhèn qián zhuō dé hú wáng nǚ, cì yǔ yíng zhōng sī yǎng ér.
陣前捉得胡王女,賜與營中廝養兒。
“陣前捉得胡王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