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杖閑吟出草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策杖閑吟出草堂”全詩
欲喻浮生那遠覓,芭蕉昨夜已經霜。
分類:
《湖西雜感詩》釋智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湖西雜感詩》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釋智圓。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靜思塵世事茫茫,
策杖閑吟出草堂。
欲喻浮生那遠覓,
芭蕉昨夜已經霜。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湖西草堂中靜思世事的感慨。面對紛繁復雜的塵世,作者把自己置身于湖西的草堂中,靜靜地思考人生的意義。他手執拐杖,漫步在草堂中,閑坐垂釣或吟誦詩篇,享受著閑適自在的時光。同時,他試圖尋找關于浮生(世間繁華)的真正含義,但卻感覺遠不容易,就像昨夜的芭蕉已經被霜凍似的,難以觸及和理解。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湖西草堂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的冷靜思考和對浮生的追求。草堂是作者遠離喧囂的地方,透過這個靜謐的環境,他對塵世的事物進行反思。作者手持拐杖,伴隨著清風拂面,漫步在草堂中,表現出他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時,他以吟詩的方式來抒發內心的感受,顯示出他對文學藝術的熱愛。
詩中的"浮生"指的是世間的繁華和紛擾,作者希望能夠揭示出浮生背后的真正意義。然而,他發現這并不容易,就像昨夜的芭蕉已經被霜凍一樣,浮生的真相難以觸及。這種難以捉摸的感覺通過芭蕉被霜凍的意象得到了生動的描繪。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世間的深刻思考。通過草堂、拐杖、吟詩等意象的運用,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環境相融合,展現了對自由、追求和真理的向往。這首詩詞在宋代以及后來的文人中廣為流傳,被贊譽為一首優美的哲思之作。
“策杖閑吟出草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xī zá gǎn shī
湖西雜感詩
jìng sī chén shì shì máng máng, cè zhàng xián yín chū cǎo táng.
靜思塵世事茫茫,策杖閑吟出草堂。
yù yù fú shēng nà yuǎn mì, bā jiāo zuó yè yǐ jīng shuāng.
欲喻浮生那遠覓,芭蕉昨夜已經霜。
“策杖閑吟出草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