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自是少塵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中自是少塵埃”全詩
若有塵埃何處隔,此中自是少塵埃。
分類:
作者簡介(石象之)
石象之,生卒年不詳,北宋文人。字簡夫,越州新昌(今屬浙江)人,石待聘之子。仁宗慶歷二年(1042)進士,官太常博士、太子中允,以文學名世。
《東掖四絕句·隔塵亭》石象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東掖四絕句·隔塵亭》
朝代:宋代
作者:石象之
山椒亭榭適徘徊,
病膜煩襟斗頓開。
若有塵埃何處隔,
此中自是少塵埃。
中文譯文:
山椒亭榭適合徘徊,
病態的心情一下子敞開。
如果有塵埃,又能隔在何處呢?
這里面本來就少有塵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石象之創作的《東掖四絕句·隔塵亭》。詩人通過描繪山椒亭榭(一種庭院建筑)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病態和煩躁。
首句“山椒亭榭適徘徊”展示了詩人漫步在山椒亭榭之間的情景。山椒亭榭被用作隱喻,代表了詩人內心的動蕩和不安。詩人的病膜(病態的情緒)煩襟(心緒紛亂)斗頓開,表明他的內心情感猶如病痛般迫切而痛苦地展現出來。
接下來的兩句“若有塵埃何處隔,此中自是少塵埃”則暗示了詩人對塵埃的態度。塵埃可以視為外界的紛擾、雜念或煩擾,詩人提出了一個反問,即塵埃究竟存在于何處,又如何能夠將其隔離?而在這個山椒亭榭之中,詩人認為自己的世界是少有塵埃的,暗示他希望在這份寧靜中擺脫外界的干擾。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內心的煩躁和對寧靜的渴望。山椒亭榭作為詩人內心的寄托,成為一個相對純凈、少有塵埃的凈土。通過對山椒亭榭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心靈平靜的追求和對外界喧囂的排斥,同時也展示了他深沉的情感和對自我內省的思考。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表情的語言,傳達了詩人內心的動蕩和對寧靜的向往。它展示了石象之在宋代文學中的獨特風格和對人性與情感的深刻洞察。
“此中自是少塵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yē sì jué jù gé chén tíng
東掖四絕句·隔塵亭
shān jiāo tíng xiè shì pái huái, bìng mó fán jīn dòu dùn kāi.
山椒亭榭適徘徊,病膜煩襟斗頓開。
ruò yǒu chén āi hé chǔ gé, cǐ zhōng zì shì shǎo chén āi.
若有塵埃何處隔,此中自是少塵埃。
“此中自是少塵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