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人每轉千聲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化人每轉千聲偈”全詩
化人每轉千聲偈,辟地惟將一衲衣。
池上蓮芳辭伴去,山中松偃識師歸。
非關愿薄難行道,自是群生與道違。
分類:
《贈景山中道立(寺在菁山東北高山上,今廢)》張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景山中道立(寺在菁山東北高山上,今廢)》是明代張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寺殘僧亂后稀,
獨來林下掩柴扉。
化人每轉千聲偈,
辟地惟將一衲衣。
池上蓮芳辭伴去,
山中松偃識師歸。
非關愿薄難行道,
自是群生與道違。
中文譯文:
古老的寺廟,僧侶在動亂之后已經很少了,
獨自來到林中,掩上了柴門。
修行的人每天誦讀千遍佛經,
為了開辟一塊凈土,只需要一件僧袍。
蓮池上的芬芳告別了,一同離去,
山中的松樹躺倒了,知道師者已經回歸。
并不是因為心愿薄弱而難以修行,
而是因為群生與佛道背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座古寺廟的景象和僧侶們的境遇。寺廟已經經歷了動亂,僧侶們稀少殘存。詩人獨自來到這座寺廟的林中,關上了柴門,展現出一種靜謐、寂寥的氛圍。
詩中提到僧侶每天誦讀佛經,千遍重復,以期望開辟一塊凈土。他們以一件簡單的僧袍為衣,減少了物質欲望,專注于修行的道路。
然而,詩人同時描述了一種失望的情緒。蓮池上的芬芳已經消散,山中的松樹躺倒了,這象征著世俗的繁華和自然的壯美都離去了。師者已經回歸,似乎表示修行者已經離開了這個世俗的凡塵,回歸到佛法的殿堂。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修行道路的一種思考。他認為修行并不只是個人的愿望問題,而是與眾生息息相關。修行者與眾生之間存在著一種隔閡,眾生往往與佛道背離,這也使得修行變得困難。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對古寺廟和僧侶生活的思考和感慨,既展現了修行者的堅持和奉獻,也反映了修行道路的困難和眾生的迷途。
“化人每轉千聲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jǐng shān zhōng dào lì sì zài jīng shān dōng běi gāo shān shàng, jīn fèi
贈景山中道立(寺在菁山東北高山上,今廢)
gǔ sì cán sēng luàn hòu xī, dú lái lín xià yǎn chái fēi.
古寺殘僧亂后稀,獨來林下掩柴扉。
huà rén měi zhuǎn qiān shēng jì, pì dì wéi jiāng yī nà yī.
化人每轉千聲偈,辟地惟將一衲衣。
chí shàng lián fāng cí bàn qù, shān zhōng sōng yǎn shí shī guī.
池上蓮芳辭伴去,山中松偃識師歸。
fēi guān yuàn báo nán háng dào, zì shì qún shēng yǔ dào wéi.
非關愿薄難行道,自是群生與道違。
“化人每轉千聲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