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猶噪雀聲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窗前猶噪雀聲啾”全詩
雨里苦愁花事盡,窗前猶噪雀聲啾。
群心已慣經離亂,孤注方看博死休。
袖手沉吟待天意,可堪空白五分頭。
分類:
《殘春》陳寅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殘春》
家亡國破此身留,
客館春寒卻似秋。
雨里苦愁花事盡,
窗前猶噪雀聲啾。
群心已慣經離亂,
孤注方看博死休。
袖手沉吟待天意,
可堪空白五分頭。
中文譯文:
家國覆亡,我身依然留在此地,
客棧中的春天寒冷如秋天。
雨中,我痛苦地感受著花事的消逝,
窗前依舊傳來雀鳥的啾啾聲。
眾人的心已經習慣了離散和動蕩,
我孤注一擲,只愿觀看生死的博弈。
我束手沉思,等待天命的安排,
但空白的五分頭又何嘗不可憐。
詩意和賞析:
《殘春》是現代文人陳寅恪的一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家國失去的痛苦和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詩中以家國的覆亡為背景,描繪了一個流亡異鄉的境況,以及作者在客棧中寒冷的春天中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家亡國破此身留,客館春寒卻似秋”描繪了作者所處的環境。家國的破敗使他不得不留在異鄉,客棧中的春天雖然應該是溫暖的,卻給人寒冷如秋的感覺,體現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凄涼。
接下來的兩句“雨里苦愁花事盡,窗前猶噪雀聲啾”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惋惜。雨水中,作者感受到花事的消逝,象征著人生的短暫與無常。窗前傳來的雀鳥啾啾聲則是對生活中瑣碎喧囂的感知,與內心的憂愁形成對比。
詩的后半部分“群心已慣經離亂,孤注方看博死休。袖手沉吟待天意,可堪空白五分頭”表達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心態。作者認為眾人已經習慣了離散和動蕩的生活,而他自己選擇了隱居,只愿觀看生死的博弈。他束手沉思,等待著命運的安排,但空白的五分頭(指頭發的白發)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家國失去和身世困頓的痛苦,同時表達了對生活的領悟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充滿了憂愁與無奈,但也透露出對命運的接受和對坎坷人生的堅守。
“窗前猶噪雀聲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án chūn
殘春
jiā wáng guó pò cǐ shēn liú, kè guǎn chūn hán què shì qiū.
家亡國破此身留,客館春寒卻似秋。
yǔ lǐ kǔ chóu huā shì jǐn, chuāng qián yóu zào què shēng jiū.
雨里苦愁花事盡,窗前猶噪雀聲啾。
qún xīn yǐ guàn jīng lí luàn, gū zhù fāng kàn bó sǐ xiū.
群心已慣經離亂,孤注方看博死休。
xiù shǒu chén yín dài tiān yì, kě kān kòng bái wǔ fēn tóu.
袖手沉吟待天意,可堪空白五分頭。
“窗前猶噪雀聲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