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食必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百丈食必作”全詩
許他真佛子,不肯戴儒冠。
分類:
《晚鐘》馬一浮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鐘》是現代詩人馬一浮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晚鐘
百丈食必作,
溈山饑便餐。
許他真佛子,
不肯戴儒冠。
譯文:
晚鐘敲響,
百丈高樓上的食物必定做好,
溈山上的人饑腸轆轆只能隨便填飽肚子。
雖然他被認可為真正的佛子,
卻不愿意戴上儒冠。
詩意解析:
這首詩描繪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境遇和態度。
第一句中,百丈高樓上的人可以享受美食,他們的生活富足,百丈高樓象征著富裕和地位。然而,這種富裕并非每個人都能夠共享。
第二句中,溈山上的人卻處于饑餓之中,只能隨便填飽肚子。溈山是一個貧瘠的地方,人們面臨著生活的困難和貧窮。
第三句中,詩人給予了溈山上的人一個稱號,稱他為真正的佛子。這里的佛子指的是精神上的凈化和超越,與物質財富無關。
最后一句中,詩人指出,溈山上的人雖然是真正的佛子,但他們并不愿意追求世俗的榮華富貴,不愿意戴上儒冠。儒冠象征著社會地位和功名,而佛子追求的是內心的寧靜和超脫。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描繪了現實生活中的不公平和人們對于物質和精神追求的態度。百丈高樓和溈山分別代表了兩個不同的社會階層,富裕和貧困。詩人通過描述兩個不同階層的人對待食物的態度,暗示了社會的不平等。
詩人在最后一句中表達了自己對于真正的佛子的贊賞,他們放棄了世俗的追求,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脫。這種對精神追求的崇尚與社會功利的對立,呼應了現代社會中人們對于物質和精神追求的不同觀念。
整首詩簡潔而有力,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傳遞了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思考,反映了詩人對于人生追求和社會公平的思考與關注。
“百丈食必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zhōng
晚鐘
bǎi zhàng shí bì zuò, wéi shān jī biàn cān.
百丈食必作,溈山饑便餐。
xǔ tā zhēn fó zǐ, bù kěn dài rú guān.
許他真佛子,不肯戴儒冠。
“百丈食必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