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大漢規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寬大漢規模”全詩
云繞星辰劍,春回造化爐。
變通周典禮,寬大漢規模。
厭世嗟何早,蒼生淚欲枯。
¤
分類:
作者簡介(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浙江寧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謚文正。在“靖難之役”期間,拒絕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剛直不阿,孤忠赴難,不屈而亡。
《懿文皇太子挽詩八章》方孝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懿文皇太子挽詩八章》是明代文人方孝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懿文皇太子挽詩八章
方孝孺
文華端國本,
潛澤被寰區。
云繞星辰劍,
春回造化爐。
變通周典禮,
寬大漢規模。
厭世嗟何早,
蒼生淚欲枯。
譯文:
崇文化的國家根基,
隱居的澤國被世界所包圍。
云圍繞星辰之劍,
春天回歸創造的爐火。
改變了周朝的典禮規矩,
擁有廣闊的漢族規模。
厭倦了這個世界,嘆息何其早,
百姓的眼淚快要干涸。
詩意:
這首詩詞以太子之名,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對國家未來的期望。詩中提到的文華端國表明作者對于國家文化的重視,而潛澤被寰區則意味著作者隱居之地受到外界的影響。云繞星辰劍以及春回造化爐,表達了創造力和希望的主題。
詩人通過描述變通周典禮和寬大漢規模,展示了對于傳統禮制的反思,并希望國家能夠有更開放和廣闊的發展。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現世的厭倦和對蒼生疾苦的同情,展示了對社會現象的關切和對國家民生的擔憂。
賞析:
《懿文皇太子挽詩八章》以簡練的語言和抒情的筆觸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文華和潛澤、云和星辰、周典禮和漢規模等進行對比,凸顯了作者對于社會和國家發展的期待。
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現象的批判和對國家前途的思考,同時也體現了對百姓疾苦的關懷。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入的表達,呈現了明代時期文人的思想風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變革。
這首詩詞具有啟發性和思考的價值,引發讀者對于社會和國家發展的思考。它也展示了文人對于社會現象的敏感和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寬大漢規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wén huáng tài zǐ wǎn shī bā zhāng
懿文皇太子挽詩八章
wén huá duān guó běn, qián zé bèi huán qū.
文華端國本,潛澤被寰區。
yún rào xīng chén jiàn, chūn huí zào huà lú.
云繞星辰劍,春回造化爐。
biàn tōng zhōu diǎn lǐ, kuān dà hàn guī mó.
變通周典禮,寬大漢規模。
yàn shì jiē hé zǎo, cāng shēng lèi yù kū.
厭世嗟何早,蒼生淚欲枯。
¤
“寬大漢規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