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巉巖巧鑿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把巉巖巧鑿開”全詩
風迎蜃氣樓臺起,浪涌蟾光宮闕來。
海闊魚龍自吞里。
云深鸞鶴共徘徊。
禪師九座經游處,一訪遺蹤為拂埃。
分類:
《海月巖》戴應魁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海月巖》是宋代詩人戴應魁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海月巖的奇妙景色為主題,通過對山海之間的幻化變化進行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嘆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誰把巉巖巧鑿開,
分明幻出小蓬萊。
風迎蜃氣樓臺起,
浪涌蟾光宮闕來。
海闊魚龍自吞里,
云深鸞鶴共徘徊。
禪師九座經游處,
一訪遺蹤為拂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巉巖、海月、蜃樓、蟾光等自然景象為意象,通過描寫山海之間的幻化變化,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觀。詩人使用夸張和幻想的手法,將海月巖描繪得像是一個小蓬萊仙境,宛如仙山瓊閣。風吹起時,蜃樓的樓臺在空中浮現,如夢似幻;海浪涌動時,宮闕和蟾光一同涌現,煞是壯觀。
詩中描述的海闊魚龍自吞里,云深鸞鶴共徘徊,表現了自然界的遼闊和壯麗。在這樣的景色中,魚龍在海中暢游,鸞鶴在云間翱翔,給人以無邊無際、自由自在的感覺。
最后兩句詩提到了禪師九座經游處,一訪遺蹤為拂埃。這里可能指的是禪宗修行者在這樣的自然景觀中修行的地方。禪師們在這里尋找著古代大師們修行的痕跡,以此激發他們的內心凈化和精神追求。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嘆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展現出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和無限可能,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廣闊和追求的方向。作者以自然景色為媒介,借以表達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探索。
“誰把巉巖巧鑿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i yuè yán
海月巖
shuí bǎ chán yán qiǎo záo kāi, fēn míng huàn chū xiǎo péng lái.
誰把巉巖巧鑿開,分明幻出小蓬萊。
fēng yíng shèn qì lóu tái qǐ, làng yǒng chán guāng gōng què lái.
風迎蜃氣樓臺起,浪涌蟾光宮闕來。
hǎi kuò yú lóng zì tūn lǐ.
海闊魚龍自吞里。
yún shēn luán hè gòng pái huái.
云深鸞鶴共徘徊。
chán shī jiǔ zuò jīng yóu chù, yī fǎng yí zōng wèi fú āi.
禪師九座經游處,一訪遺蹤為拂埃。
“誰把巉巖巧鑿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