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后通家得艾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末后通家得艾軒”全詩
德義遠從王父父,典刑愧忝外孫孫。
世無前輩吾安仰,師有傳人道始尊。
欲問先生游歷處,庭前老樹或能言。
分類:
《城山拜林艾軒》方公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城山拜林艾軒》
朝代:宋代
作者:方公權
履齋早歲及朱門,
末后通家得艾軒。
德義遠從王父父,
典刑愧忝外孫孫。
世無前輩吾安仰,
師有傳人道始尊。
欲問先生游歷處,
庭前老樹或能言。
中文譯文:
早年在廟堂上進修禮儀之后,
最終能夠通達家族并得到艾軒(指某位賢者的名字)。
我從王父父輩那里繼承了德行和義理,
作為家族的后代,我感到愧疚和慚愧。
世間沒有前輩能夠令我敬仰,
但我的師父卻有傳人,因此被尊崇。
如果你想問我師父的游歷地點,
庭院中的老樹或許能夠告訴你一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述的方式表達了作者方公權對家族和師父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作者首先提及自己早年在廟堂之上履齋修行,這顯示了他對于宗教儀式和道德規范的重視。隨后,他表達了最終能夠通達家族并得到艾軒的喜悅之情。艾軒可能是一位賢者或導師,為作者提供了深層的教誨和指導。
接下來,作者提到自己從祖父輩那里繼承了德行和義理,同時也感到愧疚和慚愧。這表明作者對祖輩的敬意和對家族傳統的承繼責任感。他意識到自己作為家族的后代,應該以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行為來延續家族的榮譽。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示在世間沒有前輩能夠令他敬仰,但他的師父卻有傳人,因此受到尊崇。這可能暗指作者的師父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教誨和指導被傳承給了更多的學生,使得他的地位更加崇高。
最后,作者提到如果有人想詢問師父的游歷地點,庭院中的老樹可能會有所啟示。這句話可能是借景抒懷,意味著作者的師父已經歷了許多風雨,獲得了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智慧,就像庭院中的老樹一樣,能夠給予人們啟示和指引。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家族和師父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時強調了道德和德行的重要性。詩中的艾軒和老樹都成為象征,代表了智慧和傳承,給予讀者一種啟迪和思考的空間。
“末后通家得艾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shān bài lín ài xuān
城山拜林艾軒
lǚ zhāi zǎo suì jí zhū mén, mò hòu tōng jiā dé ài xuān.
履齋早歲及朱門,末后通家得艾軒。
dé yì yuǎn cóng wáng fù fù, diǎn xíng kuì tiǎn wài sūn sūn.
德義遠從王父父,典刑愧忝外孫孫。
shì wú qián bèi wú ān yǎng, shī yǒu chuán rén dào shǐ zūn.
世無前輩吾安仰,師有傳人道始尊。
yù wèn xiān shēng yóu lì chù, tíng qián lǎo shù huò néng yán.
欲問先生游歷處,庭前老樹或能言。
“末后通家得艾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