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目揚鬐不露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怒目揚鬐不露身”出自宋代賀德英的《題縣廳壁》,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nù mù yáng qí bù lù shēn,詩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怒目揚鬐不露身”全詩
《題縣廳壁》
昆明池里躍金鱗,怒目揚鬐不露身。
想是龍門曾點額,至今羞見釣鰲人。
想是龍門曾點額,至今羞見釣鰲人。
分類:
《題縣廳壁》賀德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縣廳壁》是宋代詩人賀德英的作品,表達了對傳說中的龍的敬畏之情。
昆明池是一個美麗的池塘,詩中描述了池中的金鱗龍躍出水面,但它的身體只有一部分露出來,剩下的部分被埋藏在水中。金鱗龍的眼睛怒目圓睜,龍須向上揚起,而它的身子卻仍然在水下隱藏著。
詩中提到龍門,據說龍門是龍的出入口,因此可以推測這只金鱗龍曾經出現在龍門附近。但是,自從曾有人在龍門捕魚時,這只金鱗龍就再也沒有出現過。詩人認為這只金鱗龍感到羞愧,不愿意再被人們看到。
這首詩通過描繪金鱗龍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龍的敬畏之情。詩人簡潔而有力地描寫了金鱗龍的形態,以及它出現在昆明池中的情景。詩人也借此表達了對龍的敬畏之情,認為龍是神秘而神圣的存在,不可輕視。詩意深沉,詩人通過對龍的描寫和聯想,表達了其對自然的敬仰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整首詩結構簡練,意象清晰,通過對龍形態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神秘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詩人通過描寫龍與人的互動,傳達了對自然的謙遜和尊重。這里的龍被賦予了更多象征性的意義,在中國文化中,龍常常被視為吉祥和權威的象征,因此詩中的龍也帶有一種權威和神圣之感。整首詩通過對龍的描寫,意在通過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思考,呼喚人們應該對自然抱有謙卑和敬畏之心。
“怒目揚鬐不露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xiàn tīng bì
題縣廳壁
kūn míng chí lǐ yuè jīn lín, nù mù yáng qí bù lù shēn.
昆明池里躍金鱗,怒目揚鬐不露身。
xiǎng shì lóng mén céng diǎn é, zhì jīn xiū jiàn diào áo rén.
想是龍門曾點額,至今羞見釣鰲人。
“怒目揚鬐不露身”平仄韻腳
拼音:nù mù yáng qí bù lù shē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怒目揚鬐不露身”的相關詩句
“怒目揚鬐不露身”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怒目揚鬐不露身”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怒目揚鬐不露身”出自賀德英的 《題縣廳壁》,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