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幼子(字驥子,時隔絕在鄜州)》 杜甫
別離驚節換,聰慧與誰論。
澗水空山道,柴門老樹村。
憶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軒。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憶幼子(字驥子,時隔絕在鄜州)》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幼子(字驥子,時隔絕在鄜州)》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杜甫對遠離家鄉的幼子的思念之情。
詩中,杜甫首先提到幼子離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春天已經來臨,鶯鳥在歌唱,暖意正濃。然而,杜甫卻感到與幼子的分離讓他感到驚訝和痛苦,他不知道幼子在遠方是否也同樣思念自己。
接下來,杜甫描繪了他所處的環境。他身處在一個山水環繞的地方,道路旁邊是澗水,村莊里有一扇老舊的柴門和一棵古老的樹。這些景象讓他更加思念幼子,他在回憶中感到愁苦,只能獨自躺在床上,背對著炙熱的陽光,低頭凝視著晴朗的天空。
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對幼子的深深思念之情。他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自己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幼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分離的痛苦。詩中的山水和孤寂的環境,更加凸顯了杜甫內心的孤獨和憂傷。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現了杜甫對家庭和親情的珍視和思念。
《憶幼子(字驥子,時隔絕在鄜州)》杜甫 拼音讀音參考
yì yòu zǐ zì jì zi, shí gé jué zài fū zhōu
憶幼子(字驥子,時隔絕在鄜州)
jì zi chūn yóu gé, yīng gē nuǎn zhèng fán.
驥子春猶隔,鶯歌暖正繁。
bié lí jīng jié huàn, cōng huì yǔ shuí lùn.
別離驚節換,聰慧與誰論。
jiàn shuǐ kōng shān dào, zhài mén lǎo shù cūn.
澗水空山道,柴門老樹村。
yì qú chóu zhǐ shuì, zhì bèi fǔ qíng xuān.
憶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