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送柳道時余北還(一作送觀察李判官巡郴州)》 戴叔倫

    征役各異路,煙波同旅愁。
    輕橈上桂水,大艑下揚州。
    何處成后會,今朝分舊游。
    離心比楊柳,蕭颯不勝秋。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頭像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送柳道時余北還(一作送觀察李判官巡郴州)》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柳道時余北還(一作送觀察李判官巡郴州)》是唐代詩人戴叔倫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朋友離別的情感和旅途中的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如下:

    征役各異路,
    煙波同旅愁。
    輕橈上桂水,
    大艑下揚州。
    何處成后會,
    今朝分舊游。
    離心比楊柳,
    蕭颯不勝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送別朋友的作品。詩人描述了朋友在征途中的離別之情以及自己在旅途中的感受。

    詩的開頭寫到了朋友們在各自異路上征役的艱辛,表達了他們共同的愁苦之情。接下來,詩人以對比的手法描繪了自己和朋友的離別場景:他自己乘著輕巧的小船順著桂水而上,而朋友則乘著龐大的大船駛向揚州。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交通方式彰顯了離別的距離和區別。

    詩的后半部分展示了詩人對與朋友再次相聚的期待和對離別的感傷。詩人在詠史時表示:“何處成后會”,表達了對未來重逢的期待;而在當下的離別時,他悲傷地嘆息:“今朝分舊游”。最后,詩人以楊柳的離心和蕭瑟秋風的聲音來比擬自己內心的離愁,表達了無法言喻的憂傷之意。

    總的來說,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對朋友離別的感傷和對未來重聚的期待之情,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色和內心的情感,表達了離愁別緒和對友誼的珍惜之情。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送柳道時余北還(一作送觀察李判官巡郴州)》戴叔倫 拼音讀音參考

    sòng liǔ dào shí yú běi hái yī zuò sòng guān chá lǐ pàn guān xún chēn zhōu
    送柳道時余北還(一作送觀察李判官巡郴州)

    zhēng yì gè yì lù, yān bō tóng lǚ chóu.
    征役各異路,煙波同旅愁。
    qīng ráo shàng guì shuǐ, dà biàn xià yáng zhōu.
    輕橈上桂水,大艑下揚州。
    hé chǔ chéng hòu huì, jīn zhāo fēn jiù yóu.
    何處成后會,今朝分舊游。
    lí xīn bǐ yáng liǔ, xiāo sà bù shèng qiū.
    離心比楊柳,蕭颯不勝秋。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送柳道時余北還(一作送觀察李判官巡郴州)》專題為您介紹送柳道時余北還(一作送觀察李判官巡郴州)古詩,送柳道時余北還(一作送觀察李判官巡郴州)戴叔倫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