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鶴巖偶成》 戴叔倫
愿借老僧雙白鶴,碧云深處共翱翔。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夏日登鶴巖偶成》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登鶴巖偶成
天風吹我上層岡,
露灑長松六月涼。
愿借老僧雙白鶴,
碧云深處共翱翔。
譯文:
夏天的風吹著我登上高山,
清晨的露水灑在高大的松樹上,使得六月也變得涼爽。
我希望借用老僧身邊的兩只白鶴,
與它們一起在深深的碧云中自由翱翔。
詩意:
這首詩以夏天的清晨爬山為背景,表達了作者渴望自由和超越現實境界的心情。天風吹拂著他登上高山,露水灑在松樹上,給人一種涼爽的感覺。這里的松樹和高山是作者追求自由和追求精神境界的象征,而雙白鶴則代表著與自然融合,與宇宙共生的愿望。作者希望借用老僧身邊的兩只白鶴一同在蒼穹深處自由翱翔,達到心靈的自由境地。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并借景抒發了自己追求自由與境界的心情。詩中的風、露、松、鶴等意象,令人感受到夏日早晨的清涼和山林的寧靜。通過與白鶴的聯想,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像鶴一樣自由自在地徜徉在碧云之間的愿望。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以婉約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追求的心理訴求,既寫實又富有感情,展現了唐代詩人獨特的審美追求和精神追求。這首詩的優美和深意使人感受到了古人對自由、空靈與遠方的向往,具有超越時空的魅力。
《夏日登鶴巖偶成》戴叔倫 拼音讀音參考
xià rì dēng hè yán ǒu chéng
夏日登鶴巖偶成
tiān fēng chuī wǒ shàng céng gāng, lù sǎ cháng sōng liù yuè liáng.
天風吹我上層岡,露灑長松六月涼。
yuàn jiè lǎo sēng shuāng bái hè, bì yún shēn chù gòng áo xiáng.
愿借老僧雙白鶴,碧云深處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