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 李端
回輪照海遠,分彩上樓長。
水凍頻移幕,兵疲數望鄉。
只應城影外,萬里共胡霜。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關山月》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關山月》是唐代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邊塞戰事背景下的關山之夜的景象,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壯美。
詩中的關山是指邊塞,月亮在關山上掛著,給整個夜晚帶來了溫柔的光輝。露水濕潤了大地,使關山顯得蒼蒼。榆葉黃,暗示秋天的離愁別緒。
回輪是指月亮的滿月,它照耀著無垠的大海。詩人以微妙的比喻,展示了月亮光芒下的遠方,給人一種深遠而遼闊的感受。
水凍頻移幕,兵疲數望鄉。這兩句表達了戰爭的辛苦和將士們的望鄉之情。冰凍的水面上頻繁地漂浮著冰塊,戰士們疲憊不堪,盼望著能早日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
只應城影外,萬里共胡霜。這兩句以對比的方式呈現出戰爭帶來的寒冷和殘酷。城內的人們對外面的情況并不了解,而外面的戰士們則面臨著無盡的寒霜和艱險。
整首詩以邊塞戰爭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戰爭情景,抒發了戰士們的離愁別緒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句簡潔而有力,意象生動而深遠,給讀者帶來一種對戰爭的思考和對邊塞生活的感慨。
《關山月》李端 拼音讀音參考
guān shān yuè
關山月
lù shī yuè cāng cāng, guān tóu yú yè huáng.
露濕月蒼蒼,關頭榆葉黃。
huí lún zhào hǎi yuǎn, fēn cǎi shàng lóu zhǎng.
回輪照海遠,分彩上樓長。
shuǐ dòng pín yí mù, bīng pí shù wàng xiāng.
水凍頻移幕,兵疲數望鄉。
zhǐ yīng chéng yǐng wài, wàn lǐ gòng hú shuāng.
只應城影外,萬里共胡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