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山中老人》 李端
雖行故鄉陌,不見故鄉人。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贈山中老人》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山中老人》是唐代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發孤獨一人身,青山作為四周鄰。
雖然走過故鄉小路,卻不見到故鄉人。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老人身在山中,白發蒼蒼,感到孤獨的情感。他的周圍只有青山作為陪伴,而故鄉的人卻無處可尋。詩人通過這幅畫面,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無常,以及離鄉背井后的寂寞和思鄉之情。
賞析:
《贈山中老人》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老人的境遇,給人以深深的思索。首句“白發孤獨一人身”直接點明了老人年邁孤獨的狀態,通過“白發”一詞,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接著,詩人用“青山作為四周鄰”形容老人所在的環境,強調了山的重要性和它對老人的陪伴作用。最后兩句“雖然走過故鄉小路,卻不見到故鄉人”,表達了老人返鄉的愿望,但卻無法實現,繼而引發了對故鄉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離鄉背井后的寂寞和思鄉之情。它通過簡單的敘述和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遞了人生的無常和離故鄉的苦楚。詩人用寥寥數語,勾勒出老人孤獨而無奈的境遇,使讀者對人生的變遷和離鄉背井的遭遇產生共鳴。這首詩詞揭示了生活的無常和人情的薄涼,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反思。
《贈山中老人》李端 拼音讀音參考
zèng shān zhōng lǎo rén
贈山中老人
bái shǒu dú yī shēn, qīng shān wèi sì lín.
白首獨一身,青山為四鄰。
suī xíng gù xiāng mò, bú jiàn gù xiāng rén.
雖行故鄉陌,不見故鄉人。